潘天寿山水图式中的视觉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9 13:44
【摘要】: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杰出的一代绘画大家。在艺术上,潘天寿不仅汲取古人绘画之精华,并且在“以西润中”的绘画理念基础上注入了新时代的绘画元素,继而开创了其独具特色的图式语言与绘画风貌。此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潘天寿始终强调中国绘画的民族性、时代性和传承性,坚持中国画学科门类的独立,主张将人物、山水、花鸟进行分科训练,并对古人关于章法、构图等零散玄虚的画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完善了相关的教学体系。本文以潘天寿山水画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潘天寿画作中的笔墨、章法以及指墨山水进行简要探究;第二部分梳理潘天寿山水画的特点及山水图式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介绍潘天寿典型的山水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作品中所涉及的视觉心理特点。绘画作品不仅要传达出主体的审美情感,表现出时代所赋予画者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绘画物象的传达与观者的审美接受,亦能唤起欣赏者心灵的震荡与共鸣。潘天寿生活在清末民初时代交替的特殊阶段,在西方外来文化入侵的背景下,始终坚持与捍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力求革新,尝试不同的绘画图式,将山水与花鸟题材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特色的“山水花鸟图式”。潘天寿独特而多样的山水图式给予观者平衡、张力十足的视觉心理与审美感受,深刻地体现出其融贯中西、突破传统画格的时代新风。本文主要借助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的研究成果,运用形式分析法,对潘天寿典型的山水图式做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图文】:
根据对潘天寿指墨山水画作的剖析,发现潘天寿指墨山水最大的逡逑特点是生涩老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绘画特征的取得不仅仅得益于深逡逑厚的笔墨功底,更由于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艺术语言形式。逡逑
逡逑边式”结构图式与渐江《三友傲霜图》(图2-2)均采用“门”字形“镜像”的构逡逑图方式,其意境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作品,在前景的安排上均以山花、野逡逑草或以大小不一的墨点填补画面空白,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层次分明。两幅作逡逑品的题跋与压角章的位置安排极为相像,非常巧妙,使整幅画布局更加平稳。渐逡逑江以巨石作为画面主要内容的构图方式,在潘天寿《春塘水暖图》《南天秋艳图》逡逑《鹫石图》都有体现,,因此,潘天寿画面中的石头被称之为“潘公石”。以至在逡逑其后大量的巨幅作品之中,潘天寿常以大块山石作为画面的主体,将渐江式的山逡逑石学到极致,为其作品注入了新的元素,增添活力。逡逑潘天寿在图式上受到渐江影响的同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33361
【图文】:
根据对潘天寿指墨山水画作的剖析,发现潘天寿指墨山水最大的逡逑特点是生涩老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绘画特征的取得不仅仅得益于深逡逑厚的笔墨功底,更由于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艺术语言形式。逡逑
逡逑边式”结构图式与渐江《三友傲霜图》(图2-2)均采用“门”字形“镜像”的构逡逑图方式,其意境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作品,在前景的安排上均以山花、野逡逑草或以大小不一的墨点填补画面空白,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层次分明。两幅作逡逑品的题跋与压角章的位置安排极为相像,非常巧妙,使整幅画布局更加平稳。渐逡逑江以巨石作为画面主要内容的构图方式,在潘天寿《春塘水暖图》《南天秋艳图》逡逑《鹫石图》都有体现,,因此,潘天寿画面中的石头被称之为“潘公石”。以至在逡逑其后大量的巨幅作品之中,潘天寿常以大块山石作为画面的主体,将渐江式的山逡逑石学到极致,为其作品注入了新的元素,增添活力。逡逑潘天寿在图式上受到渐江影响的同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显睿;;浅谈潘天寿绘画艺术中的构图之美[J];美与时代(下);2015年05期
本文编号:263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333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