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多版叠印在木刻版画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4-24 09:54
【摘要】:版画制作过程工序复杂,制作时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出错,从一开始的起稿到最后的印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但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还是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首先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赏优秀的版画作品来提高自身的创作修养,帮助自己对创作题材的确立,以及了解相关题材和表现技法的历史和现状。然后通过个人艺术创作尝试不同表现技法,在创作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尝试在表现技法上寻求突破与创新。最后在自己的版画创作中利用前期做的技法尝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深化作品内涵,做得有特点,从而形成个人艺术表现风格。笔者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习木刻版画还参与制作了大量的丝网版画,在制作丝网版画时发现两个不同色相的颜色叠印在一起会得到第三个颜色,而叠印出来的第三个颜色很微妙,多版叠印后具有丰富的色彩和肌理变化,这种颜色叠印的效果深深的吸引了我。如果能够将丝网版画的分版原理及多版叠印效果运用在木刻版画中,这将会是一种新的木刻版画语言。后来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总结、积累,最终能够熟练的将丝网版画这些优势特点运用在黑白木刻及套色木刻中。大多版画家在版画创作的时候,往往只是专攻一门版种,忽略了其它版种,笔者认为在版画创作中还是应该多尝试学习其它版种。各版种之间都是相通的,并且每个版种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可以把其它版种的优势与自己所做的版种相结合。拓宽自己的创作观念,提高版画创作水平,促进版画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路欣;;浅谈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12期

2 肖映河;;木刻版画的拓展与延伸[J];美术观察;2018年07期

3 黄良伟;;感知木刻版画语言的设计意味[J];美术观察;2018年02期

4 周杨萍;彭浪;;诠释[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8年03期

5 曾凡娟;;重视基础 发掘特长——木刻版画教学的实践和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08期

6 李萍;;延安木刻版画的非诗意化审美趋向[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7 岳进;;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分析[J];艺术科技;2016年11期

8 隋旭;;鲁迅弘扬木刻版画的原因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12期

9 陈曦;;木刻版画艺术中的黑白语言[J];美与时代(中);2017年01期

10 蔡逸鸣;;后现代主义审美在雕版木刻版画中的应用[J];上海工艺美术;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模;;追寻先人的足迹——读杨以平《鹤鸣九皋——杨可扬画传》[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2 吴雪杉;;汽笛响了——阶级视角下的声音与时间[A];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85周年暨张望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3 李浩;;贴近生活 关注人生——杨可扬的艺术思想略论[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4 王小音;;刀耕火种的人生——访版画界泰斗杨可扬[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5 黄可;;现代美术史中的邵克萍[A];明月在天·邵克萍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6年

6 许敏;;与民族共命运——论新兴木刻在抗日战争中的宣传与艺术交流[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2-2013[C];2014年

7 阮行健;;广州博物馆隆重推出两大展览[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6年12月总第352期)[C];2016年

8 齐凤阁;;茅盾与新兴木刻[A];茅盾研究(第四辑)[C];1990年

9 范凌;;身份转移——一幅中国画中的四种“看”的策略[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淳清;;读《母亲》和《打草鞋》[A];铁流22——纪念塘马战斗70周年、纪念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70周年、传承铁军精神 繁荣红色文化、战斗生涯 峥嵘岁月、追思 缅怀 学习[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文川;欧洲藏书票的摇篮与沃土[N];协商新报;2017年

2 乔平;他以木刻版画作号角[N];中国艺术报;2015年

3 马平官;绝版木刻版画极具收藏前景[N];吉林日报;2013年

4 秦杰;木刻版画《游击队员》竞拍记[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秦杰;历代木刻版画拍场竞价记[N];市场报;2003年

6 陆红梅;木刻版画京城受捧[N];中国商报;2012年

7 崔吉鸿;木刻版画迈上破冰之旅[N];中国商报;2005年

8 梅楚英;抗战题材木刻版画收藏前景看好[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投资木刻版画前景看好[N];中国证券报;2005年

10 文洁;历代木刻版画行情风云骤变[N];中国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华倩;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语言在数码绘画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8年

2 徐中宏;多版叠印在木刻版画中的运用[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3 张旭;黑白木刻版画艺术语言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郭丽娜;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创作特征初探[D];山东大学;2017年

5 吴倩;木刻版画应用形式的多样化探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

6 肖天龙;木刻版画在高中美术模块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董译之;延安木刻版画的画面与画题关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8 马磊;探寻木刻版画中的刀法艺术[D];苏州大学;2014年

9 王进;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版画审美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永亮;明代木刻版画中的创新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8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38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