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敦煌佛像图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9:59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张大千的敦煌临摹作品佛像图式,通过比较分析其在敦煌期间作品与原壁画,探析他对于敦煌壁画的临摹方法,总结其独特图式语言的产生和变化。敦煌和张大千的关系可以用密不可分来形容,当被多方掠夺破坏的敦煌遇到了不惑之年的张大千,方才成就了彼此日后的光芒,张大千的敦煌情结是非常深厚的,心中的信仰和时下的遭遇以及艺术创作上的瓶颈促使他来到了戈壁滩上,耗费巨资和心力,方得作品二百余幅,让敦煌重新出现在世人眼中,促使了众多画家前赴后继的“朝圣之旅”。张大千在敦煌期间临摹作品众多,笔者选择了莫高窟和榆林窟之中比较具代表性的作品各一幅,将其与张大千的临摹画稿进行比较,比较从笔法、设色、结构等方面开始,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张大千的“体验式”的复原临摹方法,是其独特的图式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者们对于六法中“传移模写”的观点出发,解析张大千对此的理解与传承,以及其主客观临摹的选择。他取法敦煌壁画中历代精髓,并发展出自己的图式语言,其图式变化主要表现在媒介材料、笔法、设色、造型、构图以及表现方式上,笔者主要从这几方面对其图式进行探析,从而总结出其独特的图式语言。最后从社会学和艺术学方面总结了张大千敦煌之行的时代意义,以及对于后世佛像绘画的影响等。
【图文】:
3 张大千临摹作品与壁画的比较及临摹方法分析张大千在敦煌临摹长达三年,所临摹的作品多达 276 幅,,主要以人物像居多,另外还有些经变画、装饰画等等。笔者接下来将从榆林窟壁画和莫高窟壁画中各挑出一幅《水月观音》和《劳度叉斗圣变》,将其与张大千临摹作品进行比较,以此来总结出他的敦煌壁画临摹方法:3.1 榆林石窟《水月观音》壁画与张大千作品比较探析水月观音在造型和构图上与传统佛教造像有显著差别。中唐以后甚为流行,佛像菩萨像大多是装饰繁杂,设色浓艳。水月观音则有着竹林为陪衬,含有特别的中国元素,尤为与众不同。
3 张大千临摹作品与壁画的比较及临摹方法分析张大千在敦煌临摹长达三年,所临摹的作品多达 276 幅,主要以人物像居多,另外还有些经变画、装饰画等等。笔者接下来将从榆林窟壁画和莫高窟壁画中各挑出一幅《水月观音》和《劳度叉斗圣变》,将其与张大千临摹作品进行比较,以此来总结出他的敦煌壁画临摹方法:3.1 榆林石窟《水月观音》壁画与张大千作品比较探析水月观音在造型和构图上与传统佛教造像有显著差别。中唐以后甚为流行,佛像菩萨像大多是装饰繁杂,设色浓艳。水月观音则有着竹林为陪衬,含有特别的中国元素,尤为与众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42600
【图文】:
3 张大千临摹作品与壁画的比较及临摹方法分析张大千在敦煌临摹长达三年,所临摹的作品多达 276 幅,,主要以人物像居多,另外还有些经变画、装饰画等等。笔者接下来将从榆林窟壁画和莫高窟壁画中各挑出一幅《水月观音》和《劳度叉斗圣变》,将其与张大千临摹作品进行比较,以此来总结出他的敦煌壁画临摹方法:3.1 榆林石窟《水月观音》壁画与张大千作品比较探析水月观音在造型和构图上与传统佛教造像有显著差别。中唐以后甚为流行,佛像菩萨像大多是装饰繁杂,设色浓艳。水月观音则有着竹林为陪衬,含有特别的中国元素,尤为与众不同。
3 张大千临摹作品与壁画的比较及临摹方法分析张大千在敦煌临摹长达三年,所临摹的作品多达 276 幅,主要以人物像居多,另外还有些经变画、装饰画等等。笔者接下来将从榆林窟壁画和莫高窟壁画中各挑出一幅《水月观音》和《劳度叉斗圣变》,将其与张大千临摹作品进行比较,以此来总结出他的敦煌壁画临摹方法:3.1 榆林石窟《水月观音》壁画与张大千作品比较探析水月观音在造型和构图上与传统佛教造像有显著差别。中唐以后甚为流行,佛像菩萨像大多是装饰繁杂,设色浓艳。水月观音则有着竹林为陪衬,含有特别的中国元素,尤为与众不同。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颖;;张大千敦煌画稿与敦煌壁画的比较研究[J];美术大观;2015年01期
2 段文杰;;临摹是一门学问[J];国画家;1997年01期
3 李其琼;;我们是怎样临摹敦煌壁画的[J];敦煌研究;1982年02期
本文编号:264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4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