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林泉之心—李唐《江山小景》笔墨呈现与山水画创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3:28
【摘要】:从五代至北宋,中国山水画全景绘画图式得到空前发展,并且走向高度成熟,然而进入南宋时期,“刘李马夏”一改中国山水画全景图式,形成了独具特色“边角之景”时代风格。李唐早期主要学习范宽,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笔墨皴法、山石的分量感就可看出与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间的联系,但两者又具有山石皴法上的分野,有联系又具区别。从现有的存世作品来看,笔者认为李唐更富多变性,从《万壑松风图》到《江山小景》、《长夏江寺》,再到《清溪渔隐》,皆有待分析与学习,进而融入到笔者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去。李唐在北宋时就受徽宗喜爱,南渡后又是最早入画院复职的画家之一,最终成为南宋初的画院领军人物。他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画家,主导了南宋画风,其所使用的斧劈皴法由“干笔”转为“湿笔”,构图上画面也逐步出现大量空白。无论是在山水皴法上,还是构图形式上,无疑对南宋时期的萧照、马远、夏圭,浙派的吴伟、戴进、蓝瑛,“吴门四家”的唐寅、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等产生了极大影响。而斧劈皴法发展到近现代,“渡海三家”之一黄君璧又是承其衣钵者。再者,张大千、谢稚柳等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在水墨和色彩的融合方面所做出的大胆拓新与尝试,如泼墨、泼彩、落墨等,把自然山川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古人的笔墨,运自然的丘壑,这一点同样吸引了笔者。本文主要从对李唐《江山小景》的临摹学习过程出发,分析与总结出李唐的笔墨皴法、构图、设色技巧等特点,再结合李唐斧劈皴的演变和历代画家斧劈皴的发展与创新。加之自己的写生体悟,理论结合实践,从实践到再认识,在山水画创作摸索中逐步理清思路,最终去完成创作。
【图文】:

张大千,峨眉


图1-1张大千《峨眉接引殿》

张大千,峨眉


图1-2张大千《夏山策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唐;;李唐作品[J];收藏家;2018年12期

2 曹鼎之;;北风南下:李唐对南宋山水画的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04期

3 李永强;;李唐《江山小景图》散论[J];书与画;2017年01期

4 路海英;;试论李唐设色山水画[J];青春岁月;2017年01期

5 佘朝洁;;李唐[J];翠苑;2017年01期

6 石田田;;李唐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J];北方文学;2017年27期

7 边新峰;;系无旁出—李唐《清溪渔隐图》赏析[J];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

8 王成宝;从李唐作品看两宋山水画风之流变[J];美与时代;2005年05期

9 小荷;记老演员李唐[J];电影创作;2000年03期

10 戴文葆;;历代编辑列传(十三)——欧阳询(557—641)[J];出版工作;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武漠;;醇朴野之真——传李唐《村医图》(又名《炙艾图》)初探[A];大匠之门 4[C];2015年

2 杜哲森;;任是余晖也灿然——南宋院画及李唐与马远、夏s闧A];大匠之门 21[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晓亮;从两幅画看李唐的爱国情怀[N];中国文化报;2019年

2 唐诗人;李唐:内在的创新与探索[N];文艺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陈姝含;期待用比特币换汇并不现实[N];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董帅奇;都市村庄孙李唐[N];开封日报;2011年

5 张亚和;李唐《村医图》人物画辨析[N];美术报;2002年

6 林晨;李唐:酒类中秋营销 宜早不宜迟[N];经理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倪e,

本文编号:2660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0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