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黑衣壮民族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1:23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像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聚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而这些古老的民族,大都传承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民俗文化里,蕴含了本民族的特质和精神。而服饰,就是一个民族最直观的特征表达形式。服装,作为一种人类必须的物质基础之一,它与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个民族服饰的进化和发展,与本民族的经济发展有着相同的轨迹。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反映在该民族生活的地域以及生活习性里面。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而民族服装正是区分各个民族最直观的表达形式,同时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壮族,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以及云南、贵州省的小部分地区。而黑衣壮,作为壮族一个特别的分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百色市那坡县。黑衣壮这一民族称呼非常地直观。顾名思义,就是穿着黑色衣服的壮族人,与白裤瑶,穿着白色裤子的瑶族人是同一个道理。黑衣壮的“黑”字,正是这个民族特质的表达。黑衣服、黑裤子、黑头巾还有黑鞋子,醒目的“黑”字凸显了是整个民族主要的审美情趣。黑衣壮的民族服饰是在当今社会中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内涵的民族服饰。黑色给人传递的是一种庄重和肃穆的感觉。对于黑,它表达的是一种团结向上,战胜邪恶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最浓重的色彩,在黑衣壮人看来,它是坚毅和勇敢的象征,蕴含了黑衣壮族人民勤劳朴质,勇敢坚韧的民族精神。黑衣壮独特的审美以及服饰文化,吸引着大量的艺术创作者。艺术家们通过黑衣壮服饰色彩为主题,创作出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会给我们揭示一个特殊的而又神秘的民族审美特色。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对黑衣壮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章是黑衣壮民族服饰文化概述,本章介绍黑衣壮民族服饰的演变、黑衣壮服装的造型特征、黑衣壮的配饰。第二章黑衣壮服饰的色彩分析:包括黑衣壮服饰色彩的构成元素、黑衣壮服饰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感分析、黑衣壮服饰色彩的精神寓意三个部分。第三章介绍黑衣壮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应用的现状。第四章黑衣壮服饰色彩构成对油画创作的启示。第五章黑衣壮服饰色彩油画画创作实践,本章以本人的油画创作作为出发点,以实践绘画为主要内容。第六章仔细分析作者创作的过程,包括题材选择,色彩选择,构图等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语言体系。笔者通过对黑衣壮民族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推动黑衣壮民族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应用的发展,弘扬本民族的美学文化贡献自身微薄之力。
【图文】:

黑衣壮,服饰,色彩


创作第一步我先依主题去选主要色彩,织染技术是黑衣壮最具传统特色的工艺技术,也代表了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用黑衣壮服饰色彩做为载体去描绘黑衣壮织染对于 图10展现其民族历史文化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创作的时候,用了黑衣壮服饰最重要的两种色彩:黑色和蓝色作为主要色彩。第二步按内容调色彩风格,,画面内容囊括了黑衣壮服饰布料来源的全过程:织布,浸染和晾晒。使用色彩我选用整个呈冷色性的颜色,这也代表了黑衣壮服饰色彩的主要色性,画面的中心以黑色为主色调,辅以还在浸染和晾晒中的蓝布。背景用紫灰色,加上有着古老历史的灰白色的石头凿成的染缸,成了画面最主要的色块。黑蓝灰紫色灰白组成的颜色给人寂静、安宁、遥远的感觉。第三步就个性做色彩布局,在布局上,我更多的是凭个人的感觉,这幅创作中三个人物我用叠加穿插式的方式来构图,使得画面在有一种延申的感觉,寓意着黑衣壮织染的历史。把大块蓝色放到黑色背景上

黑衣壮民族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至今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冰;;论经典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其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为例[J];大众文艺;2018年20期

2 梁惠娥;沈天琦;;地域性服饰色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服装学报;2016年01期

3 韩佳蓉;;民族服饰色彩与地域之关系[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9期

4 李敏;吕志博;;影视剧中服饰色彩的应用及作用——以《后宫甄[传》为例[J];大舞台;2015年01期

5 王贵;;论服饰色彩文化中的尊卑观念[J];求索;2015年02期

6 陈晓玲;;谈服饰色彩对电影唯美意境的构建作用[J];电影评介;2015年09期

7 贾京生;;论人类服饰色彩的成因[J];流行色;2017年12期

8 杨囡;;浅析“弱视群体”智能服饰色彩的设计应用与思考[J];北方文学;2016年23期

9 我是三甲第四名;;谈谈中国古代流行色[J];雪莲;2017年08期

10 梁劲芸;胡玉康;李纶;;德昂族传统服饰色彩及其审美文化探讨[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梦;;少数民族服饰色彩的审美解读和设计应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蕊;;浅析满族服饰色彩特点与服装设计应用[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鸣;石敏;;从清妃剧“甄[传”看满族女子服饰色彩的独特美感[A];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蕾;;三十年,我们“穿”越色彩[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郭文贵;魏裕昌;邢文灏;江夏碧;;新色彩意象空间对服饰色彩意象评估效果之探讨[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钰菡;;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以苗族寨和支系为例[A];2016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王鸣;张鑫;;清代宫廷礼仪服饰色彩研究[A];2015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郭佳欣;王鸣;;寓“意”于色——浅谈侗族服饰色彩[A];2016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周钧;;中国传统色彩与流行色[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佳霖;彩棉服饰色彩更丰富[N];经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蒋心怡;吕越 色彩传递风格[N];中国服饰报;2006年

3 潘定红;民族心理的展示[N];云南日报;2001年

4 ;恋爱与衣饰[N];重庆商报;2000年

5 姣妮;躲开化妆搭配误区[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6 鹿玲;化妆搭配几项注意[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潘定红;图腾时代色彩的遗风[N];云南日报;2001年

8 张艳;衣橱整理师悄然兴起[N];中国消费者报;2018年

9 颜苗娟;有块空地就能蓬勃生长[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彭程;怀想时间优裕的当年[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海云;黑衣壮民族服饰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田淇;黔东南侗族服饰色彩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莹;探析我国宫廷剧的美学衍变及其成因[D];武汉纺织大学;2018年

4 孙晓菲;舞台服饰色彩的情感表现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5 赵曼曼;当代大学生服饰色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思远;服饰色彩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高星;民族服饰色彩的地理文化透视[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8 谢芳倩;《红楼梦》服饰色彩分析与应用[D];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

9 范思维;秦俑服饰色彩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10 范红梅;服饰与化妆色彩规律的分析及应用[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65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5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