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谈毕业创作《卧云听溪》系列

发布时间:2020-05-31 15:53
【摘要】:本文运用中国美术史和画论作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的经验和体会,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来谈《卧云听溪》的系列创作的研究,通过研究系列创作作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阐述关于传统的理解和创新的理解,并且展望未来的创作道路。自古以来,中国画体系非常完善,学习阶段需要掌握中国画的审美特点和基本的笔墨功夫,需要经过“师古人”的道路。在创作当中如何把古人的艺术语言转化到创作,需要“师造化”,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因此在开篇第一章节就论证“师古人”和“师造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作者的影响,并且分节讨论。“师古人”着重以宋元山水的心得为主,在创作当中是如何运用;“师造化”阐述历代大家对于自然的关照,和本人的写生经验的总结,及写生经验在创作上的体现。第二章节选择了创作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展开,分别是构图、着色、意境表达做了较详尽的阐述。解读在创作中追求的是“可居可游”的画境;构思上通过“布势”追求奇险的构图,给观者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创作中用色方式,如何把握色和墨的关系,让色彩在清透的同时达到厚重的效果,总结设色经验。本文第三章主要以总结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为主,并且展望未来的创作道路。本文以“画论”的观点为支撑,论证作者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国画审美体系并且运用中国画审美理念创作作品,通过剖析创作构图、着色、意境表达的研究,进行创作总结,也是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总结,本文的写作意在将自己创作的整个过程总结并上升为理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图文】:

山水画,宋人,中国画,姚最


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就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1];而谢赫在《画品》“六法论”中提出“传移摹写”。说明这些沿用至今的理念早在魏晋时期就产生了,千百年来中国画创作一直都离不开向传统和自然造化学习。下面和大家谈谈笔者为了创作《卧云听溪》系列作品做了哪些准备。一、“师古人”——受到宋元时期山水的影响看古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都是从师法古人中获得营养,像北宋时期范宽和郭熙早年就是学习李成,得以笔墨大进;而李成也是通过师法荆、关,才有所得益。如今山水画的学习如果缺少传统基本功,又对自然缺乏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容易导致走错路,偏离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所以笔者在学习山水画的时候注重对于传统经典的学习,并且需要沿着这条道路不断的探索下去。宋人有着超凡的自然观,对于“物”的关照,达到一种“写真”的境界。所以宋人山水丘壑的布局是非常严谨的,讲究法度。特别是对于山水画的线条质感的把握,画面的用笔用墨的安排,皆符自然界的情理和物理。像范宽《溪山行旅》

山水画,宋人,中国画,姚最


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姚最就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1];而谢赫在《画品》“六法论”中提出“传移摹写”。说明这些沿用至今的理念早在魏晋时期就产生了,千百年来中国画创作一直都离不开向传统和自然造化学习。下面和大家谈谈笔者为了创作《卧云听溪》系列作品做了哪些准备。一、“师古人”——受到宋元时期山水的影响看古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都是从师法古人中获得营养,像北宋时期范宽和郭熙早年就是学习李成,得以笔墨大进;而李成也是通过师法荆、关,才有所得益。如今山水画的学习如果缺少传统基本功,又对自然缺乏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容易导致走错路,偏离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所以笔者在学习山水画的时候注重对于传统经典的学习,并且需要沿着这条道路不断的探索下去。宋人有着超凡的自然观,对于“物”的关照,达到一种“写真”的境界。所以宋人山水丘壑的布局是非常严谨的,讲究法度。特别是对于山水画的线条质感的把握,画面的用笔用墨的安排,,皆符自然界的情理和物理。像范宽《溪山行旅》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辉;;师造化能得此清趣也2013[J];荣宝斋;2015年11期

2 解安宁;;师造化 得心源——兼谈我的绘画观(上)[J];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15期

3 林峤;;师传统[J];中华书画家;2017年03期

4 房汉陆;;国画写生之构成[J];翠苑(民族美术);2017年02期

5 孙小影;;“师造化”对我的花鸟画创作影响[J];美术界;2017年03期

6 班龙;;感知自然 表达内心——浅谈中国画中的写生[J];中国文艺家;2017年07期

7 艺兴;;书写真富贵——田立胜花鸟画解读[J];南风;2017年26期

8 罗玉鑫;;“心师造化”——创作心得随笔[J];美术界;2016年03期

9 尚晓峰;;雕塑是孤独的劳动[J];缤纷;2014年09期

10 解安宁;;师造化·得心源——兼谈我的绘画观[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著名美术理论家 林木;徐匡:师造化境匠心独行[N];中国艺术报;2019年

2 解安宁;师造化·得心源[N];美术报;2012年

3 ;重传统 师造化 得心源[N];美术报;2001年

4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重庆书法家协会顾问 长江三峡书画院院长 蔡华义;师造化 得心源 融三峡神韵[N];美术报;2014年

5 羊草;论师古、师今、师造化的关系[N];美术报;2009年

6 高荐邋张建国;师古人 师造化 体味河山本味[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泉河;追形摹影师造化 神通云山得心源[N];美术报;2015年

8 贾方舟;师造化 发心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牛孝杰;山水中的文化行者[N];中国文化报;2019年

10 郑闻慧;师承传统 更师造化[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灿;王履“师造化”思想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瀚之;谈毕业创作《卧云听溪》系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2 尹雪春;从赵昌的写生精神谈我的创作[D];山西大学;2018年

3 郭晓婷;二十世纪以来山水画写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刘晓;心师造化 物我为一[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玮;师古人师造化—从江南山水画的创作谈起[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珊珊;论色彩风景画创作的三要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波;论山水画写生[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袁志正;“外师造化”在20世纪山水画中的继承与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清濯;山水画写生到创作的转换[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10 武金燕;中国当代山水画的写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0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90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