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试论石涛《余杭看山图》的笔墨意蕴

发布时间:2020-06-01 01:42
【摘要】:石涛在中国绘画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技法和绘画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其山水画笔墨技法的深入研究,能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石涛绘画的内在精神。本文通过分析《余杭看山图》的笔墨技法,以期更好地探讨石涛的笔墨特征以及后期笔墨变化的原因。文章首先论述大涤山的人文历史,讲述石涛创作这幅画时的人文背景,进而了解到“大涤子”是体现石涛一生身世境遇,心境思想转变的历程,对石涛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后分析这幅画树、石、构图、墨色皴染的笔墨技法,了解到“一画论”和“师造化”在其笔墨转变过程中的体现。最后再探讨《余杭看山图》对石涛本人和梅清后期创作的影响,他们后期画作显得更加地苍莽有力、沉稳厚重。还有对《余杭看山图》的笔墨认识以及山水意境的探讨,做到临古而不泥古、师吾心、师造化。通过研究石涛的笔墨技法,一方面能更加清晰地把握其风格变化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其创作思想的变化,对笔者的绘画学习和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图文】:

石涛,余杭,画面


第二节 石涛与创作《余杭看山图》的文化背景《余杭看山图》(图 1)是石涛作于 1693 年,是在扬州为张景节先生所绘制,那一年石涛五十二岁,刚完成《搜尽奇峰打草稿》没多久。《余杭看山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手卷式,画面长 134.2 厘米、高 30.5 厘米。整幅画面着重描绘山脉的走势层层叠叠,画面主要以俯瞰的角度来描绘,展现了余杭古城和南湖之水浸润于大涤山之中,画面给人的感觉非常平和、宁静。大涤山山脉沉浸于一片绵长的水域之中,前方树丛隐隐融于画面,与山脉分隔开来,湖面雾岚起伏,隐隐仿佛蓬莱方丈屹立于上,置身其中使人仙气灵动的感觉。画面近处两位贤者持杖而立,一安静侧坐于湖岸之畔,逍遥自在宛若仙人,古老的城墙在画面的右下角只显露一角从而更进一步的让人感觉到画面的神圣气韵。

石涛,罗汉,松针


右下方两株松树是平坡之松,松干挺拔,松针短促,用笔较宽略带六七笔成一组,得自然之趣。但细看松针感觉组构方式相对有点形式化了一点,这可能和早期的创作有关系。石涛在早期《石涛罗汉百开册页里树的形态和用笔方法是学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图》(图 3),树形很用笔速度也比较慢,形的把握非常到位,给人莫名的肃然感。树叶的组有形式感,由此我们能看出石涛绘画风格的变化,早期取法宋人,后来笔相对放松,结构形态更加的自然质朴,这一点很重要,,石涛已经在改笔有来历有出处的绘画状态,已经有了自己的笔墨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涛;;石涛作品[J];中国书法;2011年05期

2 朱丽罕;;石涛著论原因初探[J];艺术研究;2019年01期

3 王峥;;融会诸体 自有我在——石涛《书画杂册》题画书法研究[J];中国书法;2019年08期

4 彭妍年;;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J];收藏界;2019年03期

5 石涛;;石涛作品[J];思维与智慧;2019年15期

6 张长虹;;绕不过去的石涛[J];中国书画;2019年10期

7 王学俊;;石涛诗意图[J];国画家;2017年06期

8 程仲霖;;出以己意 与古为徒——石涛题款书法艺术之我见[J];书法赏评;2017年06期

9 朱良志;;石涛作品的鉴藏[J];收藏;2018年03期

10 常保立;;八大的笔 石涛的墨[J];中国艺术时空;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志诚;;石涛论艺术家[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2 杨飞飞;;“古花如见古遗民”——石涛花鸟画中的“比兴”[A];美术学研究(第2辑)[C];2011年

3 郝文杰;;石涛“一画”真义及其美学内涵研究[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4 周锡山;;论石涛画论的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5 张燕;;也说“一画”——我读石涛《画语录》[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王世德;;典型的东方绘画美学思想体系——评周志诚《石涛美学思想研究》[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7 张法;;清四僧的绘画形式与文化意义[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8 姜永帅;;石涛与《张公洞图卷》[A];美术学研究(第4辑)[C];2015年

9 闫立群;;丹青水墨尽写江山——吉林省博物院藏明清山水画赏析[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C];2012年

10 孔六庆;;取像尚真,画法尚精——宋人小幅画研究[A];美术学研究(第4辑)[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谷卿;石涛的“一画”和“千面”[N];中国美术报;2017年

2 付碧莲;合星财富石涛:以匠人精神助推金融改革[N];国际金融报;2018年

3 那海;石涛:笔墨当归何处[N];中国美术报;2017年

4 邵大箴;笔墨写意 山水抒情[N];文艺报;2017年

5 刘巨德;画贵思其一[N];文艺报;2017年

6 钟兴旺;不合时流 无法而法[N];江西日报;2017年

7 一俊;清代石涛作品的市场走向[N];团结报;2015年

8 皇甫琳琳;“另类”石涛[N];美术报;2012年

9 名家沙龙 石岩;石涛《峰峦幽居图》鉴定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望南;石涛《松榭过雨图轴》欣赏[N];黄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张鹏;傅抱石客蜀时期故实画考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5 何丽;“黄山画”派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6 鹿芸薇;兴与文人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7 郭怀若;石涛书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飞飞;故国之思[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9 卓昭妍;绘画的抽象本性[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莉;石涛《画语录》绘画美学思想体系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2 夏振凯;试论石涛《余杭看山图》的笔墨意蕴[D];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

3 蔡敏;解读石涛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取向[D];渤海大学;2019年

4 陈腾;石涛花鸟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海;论石涛《画语录》的美学思想[D];辽宁大学;2018年

6 邹清;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艺术特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王海龙;笔墨氤氲[D];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

8 崔士英;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D];山东艺术学院;2018年

9 郝梦;石涛点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10 徐月平;石涛绘画创作论及其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0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90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