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4:14
【摘要】:随着“西学东渐”文化思潮的出现,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李可染作为倡导“革新中国山水画”的大师,对现代中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他的山水画世界里黑与亮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积墨法和“光”相融合也使得现代中国画坛更具活力,这些都为新时期山水画的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可染一生的艺术追求都在不断的突破传统、创新其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同时李可染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使他在中国山水画革新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对李可染山水画在继承与创新上的变化过程进行论述,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李可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入手,从新旧思潮交融的社会背景、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文化背景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了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然后对李可染的师承关系,传统的继承对其作品的影响作进一步论述;接着对李可染山水画的创新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分析了李可染山水写生的现代价值,以及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意义和启发。文章重点论述李可染对景写生的态度,和在对景创作下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过程,他在充分融合西方艺术理念与东方艺术的审美意味后,创新出具有装饰性的色彩,大胆的将逆光引入他的画面之中,并且通过在构图方面的创新,使李可染山水画具有厚重感和体积感。李可染在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在继承古人和著名山水画大师的优点之后,创造性的在对景写生与对景创作、作品具有装饰性色彩、光影的运用和体积感等表现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李可染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对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文】:
第一章 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是需要画家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首先是从题材的选择上做出改变,绘画作品的内容由临摹、仿照古人的山水作品,变为深入生活,通过写生的方式来直接描绘新时代的景象。李可染在 1954 年写生时创作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图 1.1),此图借鉴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并且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这与他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习过西画的技法密不可分。李可染将江南山村的面貌进行大胆取舍,突出表现了祖国安定和谐的景象。1956 年的《夕照中的重庆山城》(图 1.2),从构图上和古人的山水画已经拉开了距离,墨色更加整体。尽管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山水画所面临的问题,但却是迈出了改造实践的第一步。
第一章 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是需要画家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首先是从题材的选择上做出改变,绘画作品的内容由临摹、仿照古人的山水作品,变为深入生活,通过写生的方式来直接描绘新时代的景象。李可染在 1954 年写生时创作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图 1.1),此图借鉴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并且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这与他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习过西画的技法密不可分。李可染将江南山村的面貌进行大胆取舍,突出表现了祖国安定和谐的景象。1956 年的《夕照中的重庆山城》(图 1.2),,从构图上和古人的山水画已经拉开了距离,墨色更加整体。尽管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山水画所面临的问题,但却是迈出了改造实践的第一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本文编号:2693280
【图文】:
第一章 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是需要画家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首先是从题材的选择上做出改变,绘画作品的内容由临摹、仿照古人的山水作品,变为深入生活,通过写生的方式来直接描绘新时代的景象。李可染在 1954 年写生时创作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图 1.1),此图借鉴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并且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这与他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习过西画的技法密不可分。李可染将江南山村的面貌进行大胆取舍,突出表现了祖国安定和谐的景象。1956 年的《夕照中的重庆山城》(图 1.2),从构图上和古人的山水画已经拉开了距离,墨色更加整体。尽管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山水画所面临的问题,但却是迈出了改造实践的第一步。
第一章 李可染山水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还是需要画家们的不断探索。他们首先是从题材的选择上做出改变,绘画作品的内容由临摹、仿照古人的山水作品,变为深入生活,通过写生的方式来直接描绘新时代的景象。李可染在 1954 年写生时创作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图 1.1),此图借鉴了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并且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这与他年轻时在杭州艺专学习过西画的技法密不可分。李可染将江南山村的面貌进行大胆取舍,突出表现了祖国安定和谐的景象。1956 年的《夕照中的重庆山城》(图 1.2),,从构图上和古人的山水画已经拉开了距离,墨色更加整体。尽管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山水画所面临的问题,但却是迈出了改造实践的第一步。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洪亮;;水墨是缘——读李小可画作[J];美术;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世林;李可染的山水画改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2 卜登科;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家铭;李可染山水画构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年
2 时建良;苦行探道—李可染写生方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年
3 尚秀梅;李可染山水写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4 朱嗣慧;李可染写生山水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 路卿;巍巍万重山雄立天地间[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万新;李可染山水画中的设色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7 宋卫国;李可染山水画笔墨符号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8 李惠子;限制与突破[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9 杨运高;万山红遍[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10 曹增琴;笔精墨妙—李可染对传统山水画笔墨的继承与创新[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3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9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