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世俗与逸格—两宋人物画置景探微

发布时间:2020-06-03 06:11
【摘要】:五千年中华文化浩繁昌厚,星耀烁然,而以哲学中的主体即人为主要内容的人物画则是其中极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文化遗产。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精美的人物绘画,此后各朝各代都不乏佳作。而人物画除了人物本身,周边的置景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宋时期,政局稳定,农商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从唐代的6000万增长到超过1亿,出现了居民规模过万户的陪都洛阳这样的商业大城市,农业人口为主的基层聚落也出现了“店”、“步”、“市”等商业据点。农民,手工业者,士大夫和宫廷都融入到流通经济中,这为绘画作为一种高价值商品和藏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了空前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催化其种类丰富细化以满足各个社会阶层的审美需求。宋代是中国人物画大量出现世俗题材,同时也是逐渐体现出文人精神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就像今天的人们一样,在开封、临安等大都会,一些商店、茶坊、酒肆常常用绘画装点门面以招徕顾客。在大相国寺庙会等大集市中,有丰富的绘画作为商品出售。其种类多样,引人驻足,婴戏、货郎、渔樵、鬼怪等题材层出不穷,许多品类都有专职画家。有宋之朝三百余年武运不济但文运隆盛,在绘画领域,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也逐渐受到重视。而徽宗时期更在皇室培养画家的机构国子监画学增设专业课程以外的训诂和经学等文学课程,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为教材,培养画家的文学底蕴。而这一系列世俗和文哲的精神都在其置景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探究宋代人物画置景中蕴含的宋人精神和美学,并挖掘其对当下人物画创作的启示。
【图文】:

世俗与逸格—两宋人物画置景探微


《竹林七贤画像砖》南朝,出土于南京西善桥,藏于南京博物院宗教绘画重视故事性和哲学性,需要通过绘画来表现其经典故事和思想教义

世俗与逸格—两宋人物画置景探微


《步辇图》唐,阎立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初唐的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技法已经从单纯的勾勒拓展到了十分复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波涛;;宋代人物画向世俗题材拓殖状况与风俗画兴起的原因[J];阅江学刊;2010年05期

2 董蕊;;论李公麟与宋代人物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李f ;浅谈宋代人物画发展的背景及其艺术特征[J];美与时代;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慧国;宋代画院人物画题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丁江平;两宋之际人物画的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关玉姝;宋代人物画色彩语言特征[D];沈阳大学;2010年

4 刘银锁;宋代宫廷工笔人物画对当今工笔人物画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5 倪超;浅论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观[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6 董明慧;异彩纷呈夺造化[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4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94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