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叙事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13:35
【摘要】:儿童题材中国画真实细腻的叙述了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不同的思想观念、审美形式,不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且承载着重要的叙事功能,而叙事目标的实现则要依赖一个完备的叙事结构,且从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叙事功能入手来研究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叙事结构,在学界较为鲜见。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把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叙事结构归纳为单元和多元两种模式,并分析了两种叙事结构具体的组织方法。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概括了选题的原因,对叙事、叙事结构、儿童题材中国画的概念进行阐释,并对古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大致的发展脉络以及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对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的兴起与发展做出描述。第二章单元叙事结构和第三章多元叙事结构属于并列的关系,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单元和多元两种叙事结构模式,并对单元叙事结构和多元叙事结构具体的组织方法进行佐证和阐释。单元叙事结构的组织方法有人物单元、主题单元和情节单元。多元叙事结构的组织方法有人物多元,时空多元和理念多元。第四章结合前面提出的儿童题材中国画叙事结构的理论,从立意、选材、构图、表现四个方面完成毕业创作,创作作品《轮滑小子》对前述理论中人物多元叙事结构进行了有效的验证,使理论的提出更加有说服力,体现叙事结构理论在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全文先理论后实践,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创作,通过实践创作验证前述理论。希望本研究对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方法,以及对后续性的研究做出展望。
【图文】:

画面,叙事结构,儿童,儿童形象


人物单元的叙事结构在儿童题材中国画中呈现出的画面特征是以儿童肖像多的画面特征。画面中常以半身、全身的儿童形象,辅以巧妙的动作、姿态面背景、道具的烘托下,将儿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种人物单元的叙事结构中,画家或直叙,以直接、正面的方式将想要叙述的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或含蓄,以写意的笔法,或者以委婉含蓄的叙述风格,中的思想内容藏在画面深处,让观者细细品味、慢慢阅读,猛然间发现类似图 2-1 付洛红《小女孩》

父母,画面,视觉印象,组画


雅来烘托出叙事角色的纯洁真挚,这种纯感通道,,使观者很快地进入画面,走进角织起丰富的故事联想,达到“以一造百”组画面中的儿童双瞳剪水、明眸善睐、炯动,更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视觉印象。一小女孩一只手插在口袋里,一只手放在嘴孩穿着素净的格子裙子,手握小花,轻松双腿掂着脚尖。她们看似随意,实则是精圆润的小脸上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完全把界。也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已经有孩子的受到特有的温柔与细腻,画面上线条、肌感的融入于升华。这也正是许多已为人父过程的原因,他们用最热爱的画笔去描写,他们会把自己现成一段段难忘的故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取;;《罗曼蒂克消亡史》:乱世无浪漫[J];电视指南;2017年13期

2 段婕;;浅析电影《未知死亡》的叙事结构[J];电视指南;2017年16期

3 徐烨;;“微时代”下微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J];艺术教育;2016年04期

4 仝美慧;;中国灾难题材影视剧的叙事结构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14期

5 韦喜凤;;从叙事结构探究《盲剑回声》的文化内涵[J];芒种;2016年16期

6 赵悦婧;;心迷宫:结构游戏的魅力——电影《心迷宫》叙事结构浅议[J];中国文艺家;2017年01期

7 付建舟;;《人的杂志》的叙事结构及其精神意蕴[J];雨花;2017年02期

8 刘波;高艳丽;;《史记》和《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比较[J];祖国;2017年12期

9 董娌楠;;从叙事结构探究《穆斯林的葬礼》英译本[J];青年文学家;2017年21期

10 刘言明;朱辰雨;;调和的多元化电影叙事——对影片《赎罪》叙事方式的解读[J];参花(上);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婵;;小学生不同年级段书面叙事结构差异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翁杨;;从深层叙事结构视角看新闻理论的转向[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3 段军;耿光华;;动静相和 道技相谐——论“三言”的叙事结构[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4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孟祥荣;;石碣、太尉及其它——漫议《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与主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杜志军;;再论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与《红楼梦》之关系——以叙事结构为考察中心[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施霞;;《亲爱的宝贝》:重复叙事中的爱与慈[A];当代文坛(2016增刊2)[C];2016年

9 王怀义;;《红楼梦》对中国传统仙话文学的承递与更新[A];红楼文苑(2013年第1、2期)[C];2013年

10 黄迎春;;色彩的独白——探析影视中的色彩叙事[A];2016中国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闵靖阳;生死缝隙中情感何为[N];中国艺术报;2017年

2 张颐武;富于巧思的叙事结构[N];文艺报;2011年

3 琢紫;《亲爱》:围绕母爱的多重元素叙事结构[N];中国电影报;2013年

4 运城日报社 孙勇;透视交织对应式叙事结构的新闻写作手法[N];发展导报;2014年

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倪凯;深度历史:整体史研究新尝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郑渝川;当下的冲击如何改变我们[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付彪;《无问西东》形散而“神”不散[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8 宗合;当下影视剧遭遇的瓶颈[N];文汇报;2008年

9 王卉;《天望》给中国文坛一份参照[N];湖北日报;2004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台湾小说阅读呈上升趋势[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忠;以绘为本 抵心问道[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2 郭志云;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钱春芸;行进中的“小说”中国[D];苏州大学;2007年

4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朱玉伟;现代汉语中的描写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孟根娜布其;《蒙古秘史》叙事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杰;电影短片《不会孤单》的电影结构研究与创作实践[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2 程淑粉;当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叙事结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3 孙红岩;微电影《重生》的叙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4 黄敏;论凡一平小说的叙事结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5 刘辰星浩;微电影非线性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6 张晓璇;浅析成长类电影的情感表达[D];河北大学;2018年

7 丁然;CCTV《面对面》栏目叙事结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8 佟晓晓;绘本《小石头 在做梦》的叙事结构探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9年

9 鲍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叙事结构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10 孟繁羽;“记忆漂移”下的后时空影像[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9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09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