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蒙地唐卡”图像历史探源

发布时间:2020-06-14 14:21
【摘要】:唐卡,一个带有诸多意味的绘画样式,它不仅代表着藏传佛教教义的宣讲形式,更展现着受此种宗教理念熏染下的人民的内在精神世界。学术界近几十年对于宗教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招致前赴后继的学者栖身于宗教绘画艺术研究,“蒙地唐卡”虽被学者零散挖掘但始终未被引起高度重视。我想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有长短不一的生命周期,自然灾害、存放不当、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使其消磨殆尽,应尽早着手。文章以“蒙地唐卡”作为出发点,首先梳理了元、明、清三朝蒙藏就藏传佛教交流的历史背景并对“蒙地唐卡”的概念作了政治、宗教、文化、地域四方面的的限定;其次探究了“蒙地唐卡”形成的文脉,从具体的传播路线、政治领袖之间的宗教交流和与勉唐派的历史考察进行探索并展开论证;以证明“蒙地唐卡”是由藏地勉唐派的传入,宫廷画派的影响以及地域特色的展现融合构成的独具蒙地特色的唐卡绘画样式集合。并从《造像量度经》、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勉唐风三方面出发论证“蒙地唐卡”的绘画特色,征得其遵循造像仪轨不仅具有勉唐遗风还兼具扎纳巴扎尔与地域绘画特色。最后以形、色、貌三个绘画要素反观蒙藏两系唐卡的形象展演。文章所有探究过程均基于艺术风格学、艺术社会学、文化史等学说的支撑结合前图像志及图像志分析,并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结果叙述、梳理和解读的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9
【图文】:

地图,地图,蒙古


至大蒙古国正式建立以后,由其嫡系后代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承继蒙古大统。为大一统事业不断奋斗的连年征战,几乎成为了元代早期人民的生活常态;一方面,人民长期处于因战争而多方游走动态生活环境中,另一方面,促使蒙古人与其他地域的人文环境发生交涉,并开始接触当地的宗教、政治、文化以及民俗。13 世纪初,西夏国依附于金与大蒙古国毗邻而居,当时的西夏已是佛教大国。“自西夏统治时期以来已有藏传密教遗迹,且主要集中在安西榆林窟和东千佛洞”。23在蒙古与西夏的交战中,西夏虽抗击了几次入侵,但最终于公元 1227年被蒙古所灭。24双方交战期间元朝主张:“凡占领一个城市,一定要从一般人民和俘虏中将工匠分别出来,把他们当作主要的战力品献给可汗,或分赐宗戚、功臣”。25通过这种手段蒙古族对他国的宗教信仰以及民俗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为后来的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奠定了认知基础。图 1-1,蒙古帝国地图图片源自:余元v妗赌诿晒爬犯乓返

本文编号:2712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12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