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格物致知”思想观照下的当代工笔花鸟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2
【图文】:
事物认真观察风气的影响下,也更为注重对生活中所表现物象的细致描绘,通过严谨“写实”的绘画观念、精工的技法赋予其艺术效果并表达自 图1宋 佚名 《梅竹双雀图》局部然万物内在的本质。宋人花鸟画的“精工”与“写实”之风也远远超出了前代,如(图 1)。宋代画家们通过写生的实践体验,更尤为加强了“写实”的绘画理念,以及对大自然物象的观察与思考后而升华为内心对事物生命的感悟与体验。由此,将“格物致知”这一思想体现在绘画作品之中。其次,宋徽宗将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思想进行了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宋代工笔花鸟画艺术。[9]孙志钧.《微观与精致:第二届全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作品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前言
中“格物穷理”的“理”是一个含义。反映在绘画艺术作品中,就是要了解物象的生长规律、动态特征等,要做到察理知性。宋徽宗时期的花鸟画发展最为繁荣,堪称典范。十分注重对物象的写生和严谨观察,例如说:“观孔雀上墩,必先左脚。讲究精细观察自然物态,并力求做到可辨花卉四时朝暮、花蕊叶片变化之不同。”[13]“绘画理论上,讲求穷其物象,从而来表达出自然万物之生意,并主张画面的诗意化与和谐的氛围感。”[14]宋徽宗不仅在绘画方面技艺高超,还擅长书法,并且技艺精湛。在书法艺术研究上,他开创了“瘦金体”,作为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书法表现形式。由此,推动了传统的中国画向诗、书、画结合的方向发展。绘画方面,在强调绘画“写实”观念的同时,以书入画加强了画面的诗意美。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高度,推动了“宣和画院”工致典雅绘画风格的形成。这些都是“格物”精神下艺术风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民;;张伟民工笔花鸟画作品[J];名作欣赏;2019年16期
2 杨玉红;;论我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心得[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年02期
3 谢江洋;;《浮生》工笔花鸟画[J];大众文艺;2019年11期
4 王雪梅;;古代工笔花鸟画中中国画构图审美法则的运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年15期
5 唐跃;;飞向叙事的禽鸟们——陈林新工笔花鸟画评说[J];台声;2018年24期
6 俞芳;;工笔花鸟画教学和创作的拓展与创新——评《工笔花鸟画临摹与写生创作》[J];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01期
7 范雪峰;;工笔花鸟画的“当代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24期
8 郭玉琴;;论陶瓷工笔花鸟画——牡丹之艺术[J];景德镇陶瓷;2018年06期
9 梁葵;;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传承与发展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4期
10 郭建坤;;工笔花鸟画创作初探[J];艺术科技;201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俞芳;;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写意性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卷)[C];2018年
2 王德舜;魏鸿蕴;;工笔花鸟画装饰美的新探索[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乐祥海;;烟红露绿晓风香——读于非暻的工笔花鸟画[A];大匠之门 15[C];2017年
4 吉利;;严谨与精致——于非暻工笔花鸟画赏析[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0-2011[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凌鹤;赵梦朱:百年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要代表[N];辽宁日报;2019年
2 ;诗性工笔[N];中国美术报;2016年
3 画家 买鸿钧;中国画离开书法还能走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6年
4 特约撰稿 赵权利;笔不能停 墨需有“道”[N];美术报;2017年
5 范新国;宋代工笔花鸟画赏析[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袁进华;工笔花鸟画的当代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马鸿增;论“江苏工笔花鸟画派”[N];美术报;2006年
8 黄之豪;冯倩工笔花鸟画欣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雷家民;工笔花鸟画的形、色创意体验(上)[N];美术报;2016年
10 樊萍;工笔花鸟画“形式美”与“意境美”[N];美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英余;南宋工笔花鸟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2 宋晓霞;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赵自然;陈之佛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林静芝;1949~1980台湾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晓静;浅谈工笔花鸟画的意蕴空间[D];厦门大学;2018年
2 王娟;谈毕业创作《水母新娘》系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马焯文;宋人“格物致知”思想观照下的当代工笔花鸟画[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敏;寓美于朴,寓巧于拙[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5 赵爽;《那年夏天》的创作体悟[D];河南大学;2018年
6 张德意;当代花鸟画中“意”的比较分析[D];湖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王s
本文编号:2714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1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