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真实之美”—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对我创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7-10 00:48
【摘要】:阿利卡当代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独特的构图方式,坚持使用固有色,将人物进行裁剪,是画面呈现出简洁朴实的效果。其独特的绘画语言,独具匠心的绘画风格,对笔者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的毕业创作以城市中中年男性为题材,借鉴了阿利卡的表现手法,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与色彩的运用表现画面中中年男性的形象及其生活场景。以此来表现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在创作过程中,笔者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以阿利卡的绘画形式为切入点表现自我的艺术语言,通过对创作内容与形式的思考,逐渐领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绘画语言与思想情感的表达。本文以阿利卡的表现手法对笔者人物油画创作的影响为研究方向,从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了阿利卡别具一格的构图、艺术风格的转变及其作品风格的审美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阿利卡的绘画风格进行了阐述。其次,从笔者的创作过程、包括创作主题的确定、阿利卡的表现手法在笔者创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阿利卡对笔者的影响。最后,结合笔者的作品《中年群像》系列的创作,论述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与形式的表达。本篇论文不仅是对阿利卡艺术风格的及其表现手法的研究,更是结合笔者的创作实践与思考来探索笔者的绘画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图文】:

“真实之美”—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对我创作的启示


《中年男子像二》始不心

社会地位


《中年男子像一》或者一些生过刻画这样真实的生活就,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画面,生涯,构成关系,灵感


图 3《倒躺着的劳加》要懂得舍得景字。”3阿利卡经常将画面中人物的身将物体放在画面的边角位置,这种裁减着的劳加》(图三)画面中人物歪斜,对现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人物被切割之后个构图特点,在阿利卡的画面中经常会留景的处理。在画面中运用平涂的方式拉近中对物体进行的切割看似很随意,其实画的,考虑了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正如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4因为在绘画生涯刚以在他的作品中对物品位置的摆放与构的角度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样了灵感,与笔者想要在画面中表达的感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涛;;走近历史·感悟人生——剖析雕塑《本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作构思与体会[J];艺术工作;2017年04期

2 张建明;;《春融》创作感言[J];东方文化周刊;2016年51期

3 华亮;;浅析摄影创作中个性与共性理念[J];明日风尚;2016年24期

4 李少旺;;水墨画创作中的情感体现技法[J];中国文艺家;2017年06期

5 王哲明;;关于油画创作构思阶段的几点思考[J];明日风尚;2017年04期

6 李建军;;论文学创作构思的整合机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白虹;我的“冰后”与我的梦—谈我的作品“冰后”的创作构思[J];服务科技;1995年06期

8 舒咏平;论创作构思中形象的选择与组合[J];江淮论坛;1992年03期

9 张承安;;愿智慧之源长流 思源屋》创作构思剖析[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徐鹤;;儿童画创作与模糊思维[J];美苑;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谷五兰;;试论服装CAD[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景绍宗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北京文艺家协会会员;那流光溢彩的童年[N];中国集邮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徐晓阳;素描手稿再现大师创作构思过程[N];光明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莫俊 通讯员 严琴;重现历史波澜 创作构思巧妙[N];南宁日报;2010年

4 艺术家 李丛;空乏的“灵感”不是灵感[N];中国文化报;2018年

5 朱胜龙;编辑要善于“说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6 王西乾 李亚;这个夏天,梦想刚刚展翅[N];中国艺术报;2018年

7 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大型油画《启航》作者之一 何红舟;自南湖启航 驶向新时代[N];中国艺术报;2017年

8 英子;我想唱歌我就唱[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杨刘忠;众人拾柴火焰高[N];大理日报(汉);2009年

10 林海钟;灵隐寺济公殿壁画创作构思[N];美术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安然;“真实之美”—阿利卡具象表现绘画对我创作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孙启秀;《汉服少女》创作阐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郭晗;关于作品《湮没》系列的创作笔记[D];安徽大学;2019年

4 彭琳琳;关于作品《印迹》系列的创作笔记[D];安徽大学;2019年

5 孙展;《西藏组画》的创作感想[D];河南大学;2018年

6 樊安琳;后印象艺术的视觉语言对我创作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8年

7 梁蕙;《尘境》的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贝;关于《你是我三十九度的风》的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何晶晶;《云烟漫壑》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肖杰;《春意》的创作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8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48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