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四王的被误读—不同语境下的清初四王

发布时间:2020-07-12 05:26
【摘要】:五四运动以来,在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大潮中,清初的四王画派绘画艺术成就也被卷入是非得失的争议之中。四王画派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存在各种不同版本的误读,任何艺术现象都属于它所存在的那个时代,只有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与社会条件,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回归本源,避免误读。在清代这个时状语境下,四王地位毋庸置疑,乃为一代宗师时代翘楚,备受推崇及喜爱。在二十世纪政治动荡、东西方文化冲突尖锐的背景下,形成了多种语境,因此人们对四王画派也有了不同的解读。五四新文化思潮兴起,对四王的大肆批驳是误读的开始,一些政治家、文化名人,出于政治革新等需要简单粗暴地给四王贴上了“一味摹古”“毫无创新”的标签。此后,对四王画派的误读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改变,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因素,情况相当复杂。乃至“八五思潮”,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冲击和碰撞,从某种意义来看,对四王等中国画传统的否定与批驳仍然是含有五四时期的影子,四王一直被当成阻碍中国画现代化进展的一个障碍。随着中国经济和大国地位的提升,中国人开始重拾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也重新进行认识,特别是美术界在对黄宾虹艺术价值的认识中,与其一脉相承的四王画派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新的定位。本文以四王的被误读作为切入点,以时间为线索来探索不同语境下的四王,揭示其被误读的深层原因,让四王回归画史的本源。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图文】:

王鉴,虚实,造型,皴法


图 1 图 2 图 3 图 4王鉴精通画理,在造型和行笔上,都比较实在,少虚实相间的变化,我们看他早期的作品《秋山图轴》(图 5),用笔虽然繁复,但皴染线条比较单一,山的形态比较板平,皴法是满皴,没有虚实浓淡的变化。晚年笔法比较圆浑,这幅《仿范宽山水》(图

王石,宋元,黄公望,倪瓒


全来自前人之迹,如坡石取自黄公望,苔点似吴镇、用墨学倪瓒,青绿设色综合前人,有清润明洁的风格,如(图7)是王鉴仿赵孟

本文编号:2751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51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