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方闻艺术史“视象结构分析”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21:12
【摘要】:方闻是20世纪西方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中的鼎要力量,他在研究的推动、方法的建立以及实践的探索等方面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通过多年的辛勤研究,为中国画研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观照方法,将中国古代绘画研究逐渐引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领域。与此同时,他的研究方法同众多西方艺术史方法论一样,在运用中存在着某些难以解释的美术史现象或难以奏效的不足之处,需要后学者在承其所长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国画内含的人文性特质融贯其中加以审度。本文旨在以方闻艺术史研究的核心理论——“视象结构分析”方法为基本对象,展开对其理论来源、方法论系统构建以及于中国绘画个案问题之解决的探讨,以期在下述几方面做出有价值的研究。1.在对方闻及其前贤学术原典的追溯研读中,理清传统风格学、各种风格理论与“视象结构分析”理论之间的系流关系,廓清风格理论研究的传脉,解决方闻艺术史方法论的来源问题。2.把握方闻艺术史研究的理论系统和核心范畴,清晰认识其研究思想的核心内涵,从而深入解读其方法运用在具体作品中的外延表现,架构出关于方闻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整体认知空间。3.方闻的“视象结构分析”理论为中国画研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观照方法,在引之为用时,对“基准作品”的单向判定、科学方法的直线应用和感性因素的主观排除是研究者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视象结构分析”理论与中国传统书画鉴定的多维度比较,准确体认到源自西方的结构风格分析方法和中国传统鉴定法在中国艺术研究中各自的得失所在,综合两种方法的长处以期提出可行的完善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12
【图文】:

绢本,美国


《溪山无尽图》,绢本淡设色,美国?

方闻艺术史“视象结构分析”理论研究


《溪山?

绢本,纽约,美国,董源


三、方闻与高居翰关于《溪岸图》的论辩《溪岸图》(图 9)是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故宫旧藏作品,传为五代画家董源所作,在上世纪末争议不断。1999 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学者展开一场关于此画真伪与归属的世纪大论辩,众说纷纭。其中,以方闻、谢稚柳、启功等为代表的一方认为此画确为五代董源真迹;以高居翰、古原宏伸、李雪曼等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此画非古非董,应为张大千作伪;另,以何慕文、傅申、徐邦达等为代表的一方以为此画至少应为五代北宋的作品。三方采用各种方法、罗列诸多证据,展开激烈的辩论,其中尤以方闻和高居翰为瞩。 高居翰在日本艺术史学者古原宏伸对此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此画提出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闻;黄厚明;谈晟广;;中国青铜时代的艺术:研究方法与途径[J];西北美术;2015年01期

2 方闻;孙琦;;略论王原祁《辋川图》卷[J];中国书画;2014年08期

3 方闻;;文字与图像:中国诗书画之间的关系[J];中国书画;2014年04期

4 陈云海;;“笔法美学”与“书画同体”——高居翰与方闻艺术史观比较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05期

5 陈池瑜;;中国美术史研究受西方艺术史观的影响及其对策——以滕固、李朴园、柯律格、方闻为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倪进;;中国书画鉴定史考略[J];书画艺术;2012年03期

7 姜东昭;姜春雷;许彩霞;;方闻艺术史学概念及文化比较模式[J];东方论坛;2012年01期

8 陈瑶;;风格分析法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运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倪进;;论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研究方法[J];东南文化;2010年04期

10 张晓剑;;“结构分析”与中国画风格史的重构——论方闻《心印》中的风格研究[J];新美术;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陶怡宇;方闻中国山水画研究方法论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晓杰;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视角举隅[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卫艳;论美国博物馆中“Curator负责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57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57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