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列》—对画面结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图文】:
由研宄实际景物转而更加注重对画面结构的研宄,使画面结构化、符号化、研究绘画的表现形式,离不开对画面结构的分析。不同的画面结构形式,代家的风格面貌。如果画家利用现实的物象,去创作出形式上更加“形而上”的不开对画面结构进行整理,更深入的归纳构成、构图、组合之间的关系。因此的研究是绘画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也能让作品更具形式感与可辨性,是非常一个话题。逡逑因此,在选定绘画题材与表现方法时,根据自己长期的审美方式和绘画习惯,毕业作品中进行中国画的工业题材创作,并命名为《动力系列》。逡逑、创作思路逡逑集素材及创作前的分析:逡逑经过对现状的分析,我大概做了以下总结:逡逑绘画形式上: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遵循传统,二是借鉴西画(如图1至图题材上:山水、花鸟、人物,其中人物画题材很广,包括肖像、生活题材及等,同时出现了静物画。逡逑而在借鉴西方绘画后,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表达语汇和路径。逡逑
(图3)林风眠的作品逦(图4)刘巨德的作品逡逑通过前期对现状的分析及对资料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中国画无论现形式和题材上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趋势,但题材上除人物画出现了工业题风景类工业题材甚少。以此分析为基础,确定了毕业创作的选题方向,——风景材。逡逑然而,一件好的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语言,在作品中能透露出自我的表达此,确定题材后的思考阶段,对形式感的敏锐以及对画面结构的分析是我首先要题。无论是写实主义作品或表现主义作品,画家在创作作品时,都是从具体的自发,走进画面这个无限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画家就像导演一样,可以挥想象,根据画面的需要来变化自然物体的位置、大小、疏密等关系,经过编排、除一系列过程,达到画家所构想的逻辑秩序。在毕业创作中我思考如何运用具体重组画面结构,在此我把探索的着眼点就放在了研究画面的形状、构成、节奏、白灰、肌理的关系上。而这种探索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对整个画面的结握,探索出自己想要的画面形式语言特征。逡逑、创作过程中对于画面结构的分析逡逑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的毕业创作从画种上区分,仍属于中国画,而中国古代绘画中没逡逑有肌理方面的运用与表现,但在《动力系列》的创作之中,我摒弃了固有的思维模式,有逡逑意识的去追求肌理上的变化(如图5)。为此,我借鉴了许多其他画种做肌理的办法,例如逡逑油画经常用到的打底料,水彩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撒盐法,以及版画中的对印等等。逡逑在现代绘画中,画面肌理效果的运用逐渐取代了西方古典绘画中注重表现物体的质感,逡逑西方古典绘画也会出现给画面做肌理情况,但做肌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真实的表现出物体逡逑的质感。而现代绘画在画面做肌理的应用方面被艺术家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不仅有表现逡逑质感方面的意义,更多的是蕴含在画面中的意味和艺术家的思想,肌理效果的表现甚至成逡逑了画面结构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动力系列》作品的创作中恰当的逡逑运用肌理效果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我尝试在画面视觉中心位置用肌理的逡逑处理方式来增强画面的厚重感和历史积淀感。同时又与背景相区别,使主体与背景之间形逡逑成反差。逡逑图5关于画面中肌理的运用逡逑四、创作体会逡逑在毕业创作中,我努力将自己的审美取向及素材给我的内心冲击通过创作的形式表达逡逑出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月华;谈素描教学中的画面结构教学[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于仲安;;一切可能源自想象[J];人像摄影;2006年01期
3 梁潇;;学生画面结构意识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Z2期
4 和文怡;姚雪琴;;我在太空过生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09年06期
5 董娟;;透析儿童画,解读纯洁的心灵[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年04期
6 周金蒙;;从画面结构看中国当代艺术[J];美术界;2011年09期
7 劳宜超;;“物”与“象”的转化[J];油画艺术;2019年02期
8 高松;;摄影画面的配置结构[J];照相机;2015年05期
9 吴升知;;痕迹与呓语[J];中国对外贸易;2017年01期
10 谌贤;;趣味亦是自我[J];当代美术家;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治;;敦煌西方净土变画面结构形成概说[A];美术学研究(第7辑)[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杨飞云;启示的奥秘[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胡白鸥;“之”字形的画面结构形式[N];中国集邮报;2011年
3 任峰辉;巧用线条,突出不同效果[N];中国摄影报;2015年
4 杨鸿圣;多忘名利 勿忘立意[N];美术报;2006年
5 邵大箴;有味道的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杨维民;非常融合[N];文艺报;2003年
7 黄鼎;书画“添加”伪作辨识(三)[N];美术报;2014年
8 马可;要美丽,不要“冻”人[N];中国摄影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泰隆;论科尔维尔的画面结构[D];吉林大学;2019年
2 潘城妹;浅析画面结构的认知与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单莉莉;《动力系列》—对画面结构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4 田乙彤;浅论画面结构与物质感[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程丹;美的破坏者[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6 张雍晟;无理取闹[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7 孙江舒;色块分布与画面平衡的关系[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8 吴大鹏;光影里的色彩与温情[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9 周晓威;论影响绘画审美体验的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伟红;鲁本斯与伦勃朗宗教主题同名作《下十字架》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2763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6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