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黑白木刻版画手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09:17
【摘要】:手稿是版画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别于其他绘画门类对于手稿的关系。在其它的绘画门类中,手稿往往承担着经营画面构图,处理人物形象,解决画面整体关系的任务。但是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的手稿,除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处理画面黑白的安排、刻刀痕迹的组织和木刻语言的转换。手稿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体现版画的内在关系,通过手稿研究还可以深刻的体会艺术家在面对黑白木刻版画创作问题时是怎么解决和发展的,因此更具有研究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手稿的创作方式也发生着变化。传统艺术家往往使用速写作为创作手稿的方式,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现在也很多艺术家也经常使用相机记录素材,再依据这些素材进行艺术的创作。这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手稿的转变,进而影响到作品的呈现。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有着很好的黑白木刻的传统,自从四川美术学院建立以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木刻版画艺术家,这三代艺术家有着明显的师承,在创作上表现出一种木刻语言的传承与发展。这三代艺术家也处于中国近四十年中国艺术蓬勃发展变化的洪流中,他们的创作也有很大的不同,落实到版画手稿的创作上面,更是十分的明显。所以,以这三代艺术家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去探求黑白木刻手稿对于创作的影响。四川美术学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在手稿的创作方面也有着明确的体现,进而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效果。这三代艺术家在选择手稿的材料上,他们往往根据自身对画面效果的需求出发,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手稿的创作,以求取在手稿的创作阶段,借助不同的绘画媒介去预想和设计最终版画的效果。通过对这三代艺术家手稿与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之间关系的研究,梳理出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的历史脉络,梳理出版画手稿的多种形成方式,还有手稿中的各种要素如何在最终的版画作品中通过黑白木刻版画的语言得到呈现。通过这些研究,找寻手稿与黑白木刻语言之间的联系,找寻手稿的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出经验方法与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进行笔者自身的黑白木刻版画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7
【图文】:
时期八九十年代以来,版画创作的客观环境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版画终要工具,不再有全国性的版画团体约束个人的创作,版的解放,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是艺术家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更加的贴近原本被红光亮化了的,样式化了的生活。大量的富有生民群众了解到版画的另一面,为版画创作的本土化、生术家们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成基础。辈的版画系主任江碧波,早期创作的版画《飞夺泸定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后期创作的版画《白云深处》、《近身兴趣上。再比如钟长清长期坚持的藏族人物形象创作的经历息息相关。康宁的版画《新松》、《苞米扬花》等
第了惊人的火花。新工具、新、现实主义语言作为创作的主题和思想上也发生了转变研和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个性语言的表达和版画艺术。手稿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形式也不局限于纸张,而是《形态系列之三》(图 3-2)
研究人物形象的处理,画面黑白语言的安排等等。透过这些手稿,很容易发现康宁老师的创作思路,例如手稿(图4-4)中,康老师处理人物形象的时候十分注重黑白对比,通常将人物的侧面布置为亮面,正面布置为暗面,人物面部最强烈的黑白对比安排在对鼻子的塑造上面。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和背景更好组织,康老师这种人物的手稿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便于下一步的黑白木刻创作。整个面部的刻画都是使用细小并且凛冽的痕迹进行处理,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人物的面部形象的特色和结构,另一方面是凸显木刻语言本身的材料语言,并且通过这种材料语言,营造出一种城市务农人员的在风雨中依旧坚韧努力、坚忍不拔的人物形象。
本文编号:2769634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7
【图文】:
时期八九十年代以来,版画创作的客观环境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版画终要工具,不再有全国性的版画团体约束个人的创作,版的解放,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是艺术家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更加的贴近原本被红光亮化了的,样式化了的生活。大量的富有生民群众了解到版画的另一面,为版画创作的本土化、生术家们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积累了相当丰厚的经验,成基础。辈的版画系主任江碧波,早期创作的版画《飞夺泸定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后期创作的版画《白云深处》、《近身兴趣上。再比如钟长清长期坚持的藏族人物形象创作的经历息息相关。康宁的版画《新松》、《苞米扬花》等
第了惊人的火花。新工具、新、现实主义语言作为创作的主题和思想上也发生了转变研和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个性语言的表达和版画艺术。手稿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形式也不局限于纸张,而是《形态系列之三》(图 3-2)
研究人物形象的处理,画面黑白语言的安排等等。透过这些手稿,很容易发现康宁老师的创作思路,例如手稿(图4-4)中,康老师处理人物形象的时候十分注重黑白对比,通常将人物的侧面布置为亮面,正面布置为暗面,人物面部最强烈的黑白对比安排在对鼻子的塑造上面。这样的安排使得人物和背景更好组织,康老师这种人物的手稿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便于下一步的黑白木刻创作。整个面部的刻画都是使用细小并且凛冽的痕迹进行处理,这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人物的面部形象的特色和结构,另一方面是凸显木刻语言本身的材料语言,并且通过这种材料语言,营造出一种城市务农人员的在风雨中依旧坚韧努力、坚忍不拔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康宁;;刀木之音——黑白木刻艺术语言随想[J];美术;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2769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76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