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黑与白”的审美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7:07
【摘要】:本文从西方色彩符号入手,将色彩放在中国当代油画的环境下,将“黑与白”的定义和概念进行拓展。在这个前提下,把“黑与白”作为构图和意境的表现技巧进行合理的阐述,试图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总结出审美情趣“黑与白”的演变历程,并且分析在中国当代油画中西融合的过程中是如何获得对于当代油画艺术创作的启示。本文立足于“黑与白”的审美精神,结合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探究中国当代油画“黑与白”的审美价值。“黑与白”代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油画影响后的审美情趣,从中挖掘出当代意象油画的多样性,甚至从中获得“黑与白”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审美意义。同时,也试图从不同审美情趣的角度出发,发掘其作品中潜藏的“黑与白”审美的色彩美学思想与构图审美趣味。通过审视、分析和探究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黑与白”的审美品位与意蕴情趣,促使艺术家们积极汲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强大养分,开展更多的绘画创作社会实践,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品格,促使我国的绘画事业在新时期获得更加长远的有益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图文】:
画葡萄与现实中的葡萄相距甚远,其风貌比较拙朴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和道家“得意忘形”、“大文人画发展至明清,在形与神的相互关系上,总的诠释了“得意忘形”。徐渭的《墨葡萄图》不止一,形象也有较大的差异,不过画面的整体风格具备小异。与宋元的文人墨画大不相同,徐渭的出现,的大写意境界,“忘形”、“得意”同时存在。“大,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14在老子眼中“拙”是巧到极致。墨葡萄形象上是画家内心精神力量的一种彰显,是其心灵逍遥、“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15之争美的最高美学追求。 传 统 绘 画 的 影 响 ( The Influence ofnal Chinese Paintings)
野兽主义野兽派”中国传统种共性。期的绘画主体,周律与速度,式法规,。创作中看行了程度不一的尝试。“野兽派”突破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中“黑与白”形成的因识的影响该学派中的画家侧重于几何形体的美,通感。该艺术图 4-1 林风眠 《裸女》80.7×63.2cm(来自《林风眠全集》)Figure 4-1 naked lady
行了程度不一的尝试。“野兽派”突破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中“黑与白”形成的因识的影响该学派中的画家侧重于几何形体的美,通感。该艺术国传统绘处理成平面面汇集在一、碎裂、重背景与画面造出一个二代主义画家了思考。影响力,在
本文编号:280487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13
【图文】:
画葡萄与现实中的葡萄相距甚远,其风貌比较拙朴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和道家“得意忘形”、“大文人画发展至明清,在形与神的相互关系上,总的诠释了“得意忘形”。徐渭的《墨葡萄图》不止一,形象也有较大的差异,不过画面的整体风格具备小异。与宋元的文人墨画大不相同,徐渭的出现,的大写意境界,“忘形”、“得意”同时存在。“大,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14在老子眼中“拙”是巧到极致。墨葡萄形象上是画家内心精神力量的一种彰显,是其心灵逍遥、“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15之争美的最高美学追求。 传 统 绘 画 的 影 响 ( The Influence ofnal Chinese Paintings)
野兽主义野兽派”中国传统种共性。期的绘画主体,周律与速度,式法规,。创作中看行了程度不一的尝试。“野兽派”突破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中“黑与白”形成的因识的影响该学派中的画家侧重于几何形体的美,通感。该艺术图 4-1 林风眠 《裸女》80.7×63.2cm(来自《林风眠全集》)Figure 4-1 naked lady
行了程度不一的尝试。“野兽派”突破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中“黑与白”形成的因识的影响该学派中的画家侧重于几何形体的美,通感。该艺术国传统绘处理成平面面汇集在一、碎裂、重背景与画面造出一个二代主义画家了思考。影响力,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显达;;黑白美学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探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潘自锋;;白羽平油画风景作品的特点[J];艺术教育;2014年01期
3 张忆菲;;董希文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道路[J];美术大观;2013年05期
4 黄骏;;野兽主义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3年01期
5 唐慧慧;;浅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J];丝绸之路;2012年04期
6 王明;程晓婷;;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内涵[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7 谌洪栋;;论“计白当黑”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J];美术向导;2010年05期
8 周斌;;论黑白木刻版画中的黑与白[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9 张鹏;;论道家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J];作家;2009年18期
10 谭伟;;生命的呐喊——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J];艺术探索;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804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0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