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对清代中期姑苏版画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人画对清代中期姑苏版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代中期是姑苏版画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时期,此时期的姑苏版画艺术性最高,其特点是尺幅巨大、取材广泛、设色雅致,在版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同时期的众多地方版画中,姑苏版画的雅致风格最为明显。笔者认为,姑苏版画的雅致风格来自文人画对其的影响,而在姑苏版画的诸多研究中,学者的关注点往往停留在西方版画风格、技术在姑苏版画中的应用。此外文人画家的介入,也是构成姑苏版画风格特点的重要辅助因素,西方版画影响姑苏版画的方式就与文人画家有着重要关系,并且,西方绘画在清代末期的式微也与文人画有关。因此,笔者将具体从姑苏版画的艺术内容、艺术语言、艺术思想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详细分析清代中期的姑苏版画的风格特征,挖掘文人画对其影响的具体表现,阐释清代中期姑苏版画特殊性及艺术性的来源。
【关键词】:清中期 文人画 姑苏版画 民间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7
【目录】: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姑苏版画的风格及影响研究12-13
- 一、姑苏版画中细微元素的研究分析12
- 二、姑苏版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12-13
- 三、西方绘画对姑苏版画的影响13
- 第三节 国内外对于“文人画对姑苏版画影响”的研究现状13-14
- 第四节 姑苏版画和清代中期的姑苏版画14-16
- 第五节 本文关注的问题及使用的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文人画的审美要求致使版画技艺革新18-28
- 第一节 “檦版”技术18-24
- 一、“檦版”技术产生的原因18-20
- 二、“檦版”技术的特点20-22
- 三、“檦版”在姑苏版画中的应用22-24
- 第二节 “拱花”技术24-27
- 一、“拱花”的来源及其特点24-25
- 二、“拱花”在姑苏版画中的应用25-27
- 小结27-28
- 第三章 姑苏版画中的文人画思想28-37
- 第一节 缘情言志28-31
- 一、自娱之乐28-29
- 二、简淡之意29-31
- 第二节 因心境造实景31-34
- 第三节 注重线条本身的独立审美价值34-36
- 小结36-37
- 第四章 姑苏版画中的文人画艺术语言37-50
- 第一节 诗书画印结合37-40
- 一、书画结合37-39
- 二、题跋印章39-40
- 第二节 线条的情感性和书法性40-42
- 第三节 淡雅的赋色42-44
- 第四节 笔墨的表现44-45
- 第五节 文人画的章法45-48
- 小结48-50
- 第五章 姑苏版画中的文人画艺术内容50-58
- 第一节 博古花卉50-52
- 第二节 文人山水画52-54
- 第三节 文人仕女画54-56
- 小结56-58
- 第六章 文人画家的参与度58-67
- 第一节 从姑苏版画的前身着手58-60
- 一、刻绘兼善的陈洪绶58-59
- 二、黄氏刻工与文人之间的密切关系59-60
- 第二节 清代姑苏版画由明代书籍版画发展而来60-62
- 第三节 清代为版画作图稿的文人画家62-66
- 一、渐江62-63
- 二、萧云从63-65
- 三、为方志作图稿的其他文人画家65-66
- 小结66-67
- 第七章 文人画家对洋风姑苏版产生及消失的作用67-72
- 第一节 姑苏版画中的特殊类型——洋风姑苏版67-68
- 第二节 文人画家在姑苏版画“洋风”风格形成中的纽带作用68-69
- 第三节 文人画的主导地位与洋风姑苏版的式微69-71
- 一、文人画的主导地位69-70
- 二、西洋画法受到排斥并式微70-71
- 小结71-72
- 结论72-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74
- 附录74-84
-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74-78
- 附录二 图版目录78-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仲;;版画教学与版画工作室[J];北方美术;2001年03期
2 张广慧;对当下版画教学的思考[J];美苑;2002年01期
3 杨金祥,陈力军;纸版画技法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水天中;白树镛的版画[J];美术;2002年10期
5 陈铎;试论当今版画现状[J];南平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罗必武;母版:版画呈现方式的组成部分[J];美术观察;2004年09期
7 帅斌;;版画教学意义的再认识[J];艺术·生活;2005年06期
8 齐军庆;;现实与发展——关于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J];中国书画;2005年05期
9 常安;痴情的乡土歌手——解读陈天然的版画[J];档案管理;2005年05期
10 齐军庆;现实与发展——关于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J];美术大观;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健;;如何在新时期坚持发展版画群体队伍[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正元;;版画杂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周国平;;樟树版画发展壮大的历史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龚赣弟;;播夏耘秋收冬藏——“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辅导探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徐翎;张远帆;辜居一;;关于当代版画创作应用数码技术的思考与实践[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虹;;版画与艺术市场[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7 朱国荣;;杨可扬与上海版画[A];百年可扬——杨可扬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C];2014年
8 赵晓澄;;回顾与展望——大兴安岭版画面面观[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徐珍;;中国一冶工业版画创作群体回眸[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雄 陈永高;版画之乡版画情[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施惠新;版画贵在何处[N];黑龙江经济报;2004年
3 西安美术学院 成文正;对我国版画发展的思考[N];美术报;2003年
4 潘真;版画:小画种要出大画家[N];文汇报;2002年
5 施惠新;版画贵在何处[N];中国商报;2004年
6 卢柯强;国内版画藏市涌动[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涂辛;版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应”[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涂辛;观澜版画原创基地精彩亮相[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边丽艳 本报记者 杨兴文 王作龙;崛起的阿城版画[N];哈尔滨日报;2006年
10 ;版画收藏应择时择地[N];兰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陈琦;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Bazlur Rashid Khan(拉西德);人民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啸非;晚明环翠堂版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5 陈玄巍;木版画的刀法与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鑫;版画的学习对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西出阳关结硕果[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琦;《现代版画》与“现代版画”[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洪广明;工作现场看版画[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赵丽颖;自由性和版画创作[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刘福;吉林省版画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佳磊;无声的律动——浅析重复在版画创作中的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晶;论铜版画创作中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9 李辰婧;从艺术作品的目的和意义看“版画”的未来[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10 蔡承志;对版画概念的再认识[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人画对清代中期姑苏版画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4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