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比亚兹莱对新兴木刻的启蒙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09:45
   无论是对“比亚兹莱”还是“新兴木刻”的研究中,大多数是将其分开进行研究,鲜少有联系起来去系统研究。由于对鲁迅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和跨界,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对“比亚兹莱-新兴木刻运动”这一课题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比亚兹莱-鲁迅-新兴木刻运动”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与论述。第一部分对比亚兹莱及其艺术之旅进行研究概述。世纪末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比亚兹莱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晚期,而当时的英国构建了一套严肃而又体面的道德体系,这只是糜烂的资产阶级贵族的遮羞布。为了改变社会伪道德的现状,英国涌现出一批以王尔德、比亚兹莱为典范代表的颓废唯美主义流派。比亚兹莱情色颓废的恶之花在维多利亚晚期绚烂绽放,公然反抗起女王的道德强权,这一举措便惊愕了他所处的时代。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同样也是动荡不安的,受西风东渐的影响,各式各样的西方文化思潮蜂拥进中国,颓废唯美主义的比亚兹莱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国人视野的。比亚兹莱一经介绍,便如飓风一般席卷了当时的中国文坛,吸引了包括鲁迅在内的众多先进知识分子的目光。第二部分论述比亚兹莱对鲁迅的影响。首先从时间轴上梳理鲁迅邂逅比亚兹莱的全过程。鲁迅与其弟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邂逅比亚兹莱的可能性很大,回国后通过各种途径购入与比亚兹莱相关的画册和书籍更是证明了鲁迅对于比亚兹莱的重视及喜爱程度。其次概述鲁迅的文化思想及其思想与颓废唯美主义文化思潮产生的共通点。晚清至“五四”时期社会复杂动荡,民族忧患意识深入骨髓的他最终决定用文艺改良社会的启蒙道路力求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来。作为西方先进文化思潮的一支——颓废唯美主义文化思潮进入中国,新文化主要接受的就是它的反叛性和个性主义。最后分析颓废唯美主义以及比亚兹莱在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鲁迅的《野草》从波德莱尔那“拿来”了许多,致使《野草》有着强烈地波德莱尔式的颓废唯美倾向。《铸剑》中比亚兹莱莎乐美的影子更是明显,二度亲吻断头等的情景都十分相似。虽然《野草》《铸剑》都略显颓废,可这颓废背后蕴含着的却是强有力地反叛。第三部分阐明比亚兹莱对新兴木刻的间接影响。新兴木刻运动是鲁迅先生一手倡导的具有启蒙性、现代性、革命性的救国文化运动。鲁迅始终怀揣着启蒙主义的梦想不断地向国内输入西方文艺作品,旨在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而做启蒙事业。文中首先对于新兴木刻运动发起时的文化背景、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的缘由以及鲁迅对新兴木刻所作的贡献进行全面梳理。再论述比亚兹莱艺术思想与鲁迅倡导的版画美学思想中的共通之处,最后以当时青年版画家为例深入探讨比亚兹莱在新兴木刻中的艺术体现。新兴木刻早期青年木刻家的创作风格都较为个性化,虽然这种个性化是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的。而当抗战爆发后,怀揣爱国热血的青年木刻家们纷纷加入到抗战救亡的队伍中,木刻从最初的宣传教育功能最终转移到救国存亡的宣传上。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高强;;论鲁迅创作中的颓废色彩[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8期

2 徐霞;;“比亚兹莱”的中国旅程——鲁迅编《比亚兹莱画选》有关文化、翻译、艺术的问题[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7期

3 韩雪岩;;比亚兹莱在上海:1921~1930年美术现代性的中国面孔[J];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02期

4 周小仪;莎乐美之吻: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中国启蒙现代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2期

5 张望;鲁迅论比亚

本文编号:2826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826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