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与思考 ——以《情系西迁路》创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4 23:50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指的就是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画作品,犹如文献资料一样记录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使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手法并且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创作出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民族题材绘画。就绘画的内容和精神而言,中国少数民族绘画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其一是少数民族的民族特点,即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其二就是运用中国画的绘画方式,映射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以及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号。一定要把握住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创作本质,也就是少数民族的主题研究,这样就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与价值的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的漫漫发展史上,保留下来了众多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形式多样,各有特点。这些画作在绘画创作中表达了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不仅对当今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具有深远意义,同时画作本身也具有了文化、历史价值。可以看出,当代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在中国画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绘画创作繁荣发展的时期,有很多画家开拓创新,运用新型绘画技法和材料,并且改变了观察角度。这些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是新时代绘画创作的需要,既能为当今的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填充新...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与思考 ——以《情系西迁路》创作为例


绘画素材(图2)绘画素材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与思考 ——以《情系西迁路》创作为例


创作构图(图4)创作构图

创作素材


敌众的威武气概以及队伍领袖形象,另一方面为了反映士兵家眷们义无反顾的跟着将领完成使命的决心与统一。但是后期我发觉这个构图有些松散,虽然有了左右对比,可是整体画面的统一性却有些缺乏,因此有画了第二幅构图。 第二幅(图 4)我选择了 C 字型构图,整幅画面有了空间感和层次感,前后人物有了对比和联系。前面的人物更多,后面的人物较少,体现了近实远虚的原则,同时前景与中景基本融合在一起,更能表现出西迁队伍的容貌,中景的人物又与后景的驼队有交叉,整体的画面更有节奏韵律,同时又更加有整体性。这幅构图更能够反映出西迁队伍的庞大,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因此我选择了第二幅构图作为《情系西迁路》的构图形式。 三、人物形象的选择 在《情系西迁路》的创作中,我安排了大量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动作形态、衣着装扮的描绘,可以更直观的凸显出其时代特征。在人物形象素材的收集上,我下了比较大的功夫。锡伯族的人民善于骑马射箭,骑马的形象就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当然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以耐力较佳的动物位主,例如:马、牛、骆驼等……如(图 5)、(图 6)和(图7)。


本文编号:2936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36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