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环画到绘本的文化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从连环画到绘本的文化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连环画的兴衰与绘本的兴起为线索,结合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环境的文化背景,纵向性研究从连环画到绘本的文化转型学理与动因。依据连环画与绘本所呈现的文化特征,对转型过程进行历史性梳理,发现可以从两条主线进行分析:一是置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中进行分析,二是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进行分析,而具体转型的原因可细分为文化与大众审美的转型、消费群体与出版业的转型,贯穿这两条主线的重要原因是信息化时代语境中,大众文化引导大众审美趣味的嬗变。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涉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以时间和艺术样态为主要线索,梳理连环画与绘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与出版业的历史流变,并将重点放在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题材上,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连环画文化特征与蜕变: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连环画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发挥宣教、普及知识和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要功能。伴随文化与社会格局的变迁,连环画走向黄金时代。功能上,由原来文革专制文化主导下的教化作用转而向对人道主义的思想启蒙;艺术形式上,由原来对崇高意识形态高度弘扬以及宏伟赞颂的共性追求转而向艺术家本体体悟里的个性体现。第三章论述连环画到绘本文化转型基础与条件。市场经济下,自由、开放的文化政策滋养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生长。大众传媒促进信息全球化的同时,还以多元的视觉传播方式打破传统传播门类所限定的阅读方式。文化、社会格局变迁促使大众审美趣味与消费观念的嬗变,为连环画的文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第四章是连环画文化价值的变化催生绘本的兴起:大众审美观念直接影响了文化消费品的结构功能与整体文化价值取向。连环画在与其他大众文化商品竞争中,娱乐性被减弱,以另一种价值取向在艺术品市场重新获得定位。然而,作为精神粮食的印刷传媒依然受到市场需求,绘本以符合现代大众审美趣味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大陆掀起了阅读与创作热潮。第五章是大众审美视域下的绘本文化特征:绘本以图像叙事为主,并与文字脚本产生互文性,通过儿童视角展现对美的感知,平衡商业与艺术的关系,满足了繁忙都市生活中人们对于轻松趣味阅读的渴望和获得精神慰藉而非沉重说教的阅读初衷。但是,中国本土原创绘本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它们努力通过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语言而在国际市场中找到定位。综上所述,连环画和绘本作为大众的文化消费产品,体现大众性成为文化转型的重要原因,实质是大众阅读习惯与消费观念的变迁,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大了文化消费的自由度,进一步促进了文化转型。
【关键词】:连环画 绘本 文化转型 大众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4
-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14
- 1.6 研究主要内容14-15
- 1.7 研究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历史流变16-23
- 2.1 连环画的概念界定及历史流变16-20
- 2.1.1 概念界定16
- 2.1.2 历史流变16-20
- 2.2 绘本的概念界定及历史流变20-23
- 2.2.1 概念界定20-21
- 2.2.2 历史流变21-23
- 第三章 连环画文化特征与蜕变23-30
- 3.1 连环画的基本特征23-25
- 3.1.1 连续情节线性叙事23-24
- 3.1.2 功能性24-25
- 3.2 时代与连环画的蜕变25-30
- 3.2.1 教化走向启蒙26-27
- 3.2.2 共性中个性的呼唤27-30
- 第四章 文化转型的基础与条件30-36
- 4.1 文化大众化与“读图时代”30-32
- 4.1.1 文化的大众化与多元化30-31
- 4.1.2“读图时代”的“重图轻文”31-32
- 4.2 社会结构的转型32-36
- 4.2.1 消费观念与群体的变化32-33
- 4.2.2 出版业的市场化33-36
- 第五章 连环画文化价值的变化催生绘本的兴起36-41
- 5.1 新语境下连环画文化价值呈现36-39
- 5.1.1 意识形态属性取向36-37
- 5.1.2 图像叙事价值取向37-39
- 5.2 都市文化符号——几米“绘本”的兴起39-41
- 5.2.1 片段式多维叙事与视觉张力39-40
- 5.2.2 都市生活艺术化40
- 5.2.3 单纯的普世性情感40-41
- 第六章 大众审美视域下的绘本文化特征41-51
- 6.1 绘本的多元审美特征41-45
- 6.1.1 互文性41-43
- 6.1.2 童趣性43-44
- 6.1.3 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相互渗透44-45
- 6.2 西风劲吹中的原创本土绘本45-49
- 6.2.1 多元文化中的寻根意识45-46
- 6.2.2 传统艺术形式的重新诠释46-47
- 6.2.3 人文精神与文本的创新47-49
- 6.3 文化转型引发的思考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从连环画到绘本的文化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