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董其昌《山水》册与《董范合参图》轴辨伪

发布时间:2021-01-09 09:01
  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山水》册(共十开),为天启四年(1624)元旦所作,实并非董氏真迹。据考,该年四月董其昌才抵京。同时,该册对题均节录自董氏及明清书画著录著作与晚清文学笔记中,其第二开对题,与故宫博物院藏董氏癸酉(1633)夏五所作《董范合参图》轴题跋相同。再考《山水》册笔法,嫩弱飘浮,墨色平淡,与典型的董其昌风格相差甚远,更无其生拙秀逸之气;而《董范合参图》轴,用笔亦尖劲细碎,全幅墨气滞涩,艺术水准远不及故宫博物院藏董氏十二年前所作《仿古山水图》册,亦无法企及董氏卒前一年所作的《关山雪霁图》卷。可见,《山水》册和《董范合参图》轴非董氏本家之作。 

【文章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董其昌《山水》册与《董范合参图》轴辨伪


三〕明董其昌《山水》册之一纵20.1厘米横12.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对中国画笔墨“骨髓韵致”的强调直切本质

故宫博物院,博山,博物馆


088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3期第215期及恩曾祖父母,展(对题作‘每展’)拜之次,惭负高孺人在时摩顶悬记之语”被移至题跋末尾,并删除了其后“且余好为山水小景,似亦有因,归舟写此,付孙庭收贮,以见志胜”。据董氏《容台集》中“付孙庭收贮”,可知应为董氏家藏之件,必是用心之作。故宫博物院藏董氏《三世自诰》卷〔图三〕,与“上博山水册”同作于天启四年(1624),据卷后陈继儒“公七十一时手书数通,用以发皇祖德对扬王庥,而蒙孙贡士庭则请砻石而传之,此公碑版中第一烜赫之书也”,可知亦为董氏家藏之件。二者相比,“上博山水册”中的题跋无论字形结构、字与字之间的牵丝连带、行气及通幅的笔法韵致,均无法企及《三世自诰》卷的艺术水平。徐邦达先生亦称《三世自诰》卷“书法纯学颜真卿而以生秀之笔出之,别具风格”1,称其为董氏楷书代表作。再据徐先生的研究,“他的得意家藏(往往有他儿孙祖源、庭等人的藏印)之作,往往反而不打(指董氏)印记”2。《三世自诰》卷除有王鸿绪、清末徐渭仁、黄芳等鉴藏印外,无董氏自己的钤印,与徐先生的研究结果吻合。又如上海博物馆藏董氏1620年所作《秋兴八景图》(共八开),为其季子祖源所藏,每开1徐邦达:《徐邦达集》十二,《古书画传讹考辨(叁)》页288,故宫出版社,2016年。2前揭《徐邦达集》十二,页278。清震钧《天咫偶闻》卷六中亦记有董氏作品中有长子董祖和收藏印,不钤其名号章的记载,“小轴,纸本,款云‘仿北苑法,董元宰’。无印章,下钤‘董孟履收藏盈”。〔图三〕明董其昌《三世自诰》卷(局部)纵26.4厘米横291.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图二〕明董其昌《山水》册第五开纵42.1厘米横28.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博物馆,上海,博山,御史


092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3期第215期对便殿,切责王大夫,禠其鞶带,云山一会从此遂散,又二年阉亦败逐去。”后署其昌二字。按《明史·七卿年表》,是时无王姓官都御史褫职者,惟李长庚传称。六年正月,修撰陈于泰疏陈时弊,宣府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时副都御史王志道劾坤,语尤切,帝面对诘责,削籍。志道,漳浦人,天启时附魏珰擢官,论者薄之,及是以忤中官罢。思翁所云王东里当即此人,但讹宪副为总宪耳。据上,“上博山水册”中的附页应为《董思翁画册题记》中的首帧,而其附页中“今在燕台中多北宋人笔,复舍所学为之,似略得蹊径,此册必有鉴者。癸酉子月十日。思翁题”。这一段文字似合《董思翁画册题记》中所指的“云云”之意。又,文中“帧末别记云”也一字不落地重现在“上博山水册”第十开对题中。如此,“上博山水册”中的“甲子(1624)元旦”应为“壬申癸酉间(1632-1633)再官京师”时所作,并与第二开对题中“再入春明”的史实吻合。又,其第十开上方所题七律则节录于《穰梨馆过眼录》卷九《董文敏行书诗册》中的《报国寺观古松》1:谡谡寒声古殿松,来从天竺饱霜封。1(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续录》卷九,页十,清光绪吴兴陆氏家塾刻本,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图十〕明董其昌《山水》册附页纵42.1厘米横28.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图九〕明董其昌《山水》册(第十开)纵42.1厘米横28.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本文编号:2966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66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