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人物画形象表现与创作实践
发布时间:2021-01-09 15:33
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来说,人物形象的表现尤为重要。本论文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论述了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形象表现方面的一些心得和见解,试图将自己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依据更好的应用到创作实践中去,同时也希望加强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对人物形象表现的重视,从而能为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该篇文章采用了美术学中的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经验为主线,按照创作的步骤进行研究。首先正视人物形象的表现对工笔人物画的重要作用,之后总结了自己在创作中对传统以及外来艺术中对形象创作的借鉴,以及在借鉴的基础上如何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随之,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取材内容,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认识。再之,对人物形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当下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当代成功的工笔人物画家作品的分析以及自身的创作经验和思想的总结,认为写实的表现手法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既是创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作品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最后,结合前几章阐述和论证的内容总结了对人物形象创作的最终目的—创新的认识以及进行创新的正确方法,另外对成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全篇共五章,三...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注释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中形象表现的重要性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表现对画面立意的重要性
第二节 人物形象表现对画面神韵表达的重要性
第三节 人物形象表现对画面情感传达的重要性
注释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其形象对传统的借鉴
第一节 对唐代周昉工笔人物画形象的借鉴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形象造型对西方造型观念的借鉴
第三节 从工笔人物画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
注释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的取材内容和创作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描绘来自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形象
第二节 表现人们生活中的忧伤欢乐与体现人物纯净内心
注释
第四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其形象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对“形”的误解
第二节 写实观念回归促进造型意识发展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形象的新面貌
注释
第五章 工笔人物画形象表现的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对现代工笔人物画形象创新的认识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形象的创作与实践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基础造型学的视野探讨中国美术之“写意精神”[J]. 帅民风. 艺术探索. 2011(03)
[2]画学著作与中国染织服饰史研究[J]. 包铭新. 新美术. 2008(03)
[3]苏轼绘画理论评析[J]. 李颖,张颖. 艺术研究. 2008(01)
[4]顾恺之“传神论”对绘画美学的影响[J]. 杨季. 艺术教育. 2007(01)
[5]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J].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3)
[6]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心目妙悟说[J]. 王明居. 艺术探索. 2005(02)
[7]苏轼的文人画观二题[J]. 程明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8]个性与工笔人物画形象深度析辨——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再读有感[J]. 黄培杰. 国画家. 2003(03)
硕士论文
[1]从张萱、周昉及他们的绘画看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D]. 万旎.南昌大学 2009
[2]继承与超越——浅析现代具象绘画[D]. 郭吉娜.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拈花微笑[D]. 刘志蕾.河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6931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注释
第一章 工笔人物画中形象表现的重要性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表现对画面立意的重要性
第二节 人物形象表现对画面神韵表达的重要性
第三节 人物形象表现对画面情感传达的重要性
注释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其形象对传统的借鉴
第一节 对唐代周昉工笔人物画形象的借鉴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形象造型对西方造型观念的借鉴
第三节 从工笔人物画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
注释
第三章 工笔人物画的取材内容和创作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描绘来自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形象
第二节 表现人们生活中的忧伤欢乐与体现人物纯净内心
注释
第四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其形象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对“形”的误解
第二节 写实观念回归促进造型意识发展
第三节 当代工笔人物画形象的新面貌
注释
第五章 工笔人物画形象表现的探索与创新
第一节 对现代工笔人物画形象创新的认识
第二节 工笔人物画形象的创作与实践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基础造型学的视野探讨中国美术之“写意精神”[J]. 帅民风. 艺术探索. 2011(03)
[2]画学著作与中国染织服饰史研究[J]. 包铭新. 新美术. 2008(03)
[3]苏轼绘画理论评析[J]. 李颖,张颖. 艺术研究. 2008(01)
[4]顾恺之“传神论”对绘画美学的影响[J]. 杨季. 艺术教育. 2007(01)
[5]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J].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3)
[6]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心目妙悟说[J]. 王明居. 艺术探索. 2005(02)
[7]苏轼的文人画观二题[J]. 程明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8]个性与工笔人物画形象深度析辨——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再读有感[J]. 黄培杰. 国画家. 2003(03)
硕士论文
[1]从张萱、周昉及他们的绘画看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D]. 万旎.南昌大学 2009
[2]继承与超越——浅析现代具象绘画[D]. 郭吉娜.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拈花微笑[D]. 刘志蕾.河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66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6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