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之冷逸
发布时间:2021-01-11 08:55
文章以“逸”这个概念作为解开八大山人艺术之谜的一个枢纽,这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逸”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殊的价值就表现在:将人生的超越在艺术中展开,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的追求,这正是八大直达中国传统艺术最高峰的凭仗。将八大的花鸟艺术放到更为宽广的中国艺术精神的诉求中去寻找答案,论证了八大花鸟画之“逸”才是更贴近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创新点在于:经过对“逸”的全面解读之后,以此为契机,用“逸”的概念来研究八大的艺术成就,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梳理与辨析 ——"逸"的视野
2.1 "逸"与"儒"、"释"、"道"
2.2 "逸"的解读
2.2.1 "逸"本意的解读
2.2.2 "逸"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变迁
2.3 "逸"的本体规定
第3章 隐逸与超越 ——"逸"视野下八大山人的人生
3.1 八大山人离奇的人生
3.2 八大的人生之"逸"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4章 传承与扬弃 ——"逸"视野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上编:八大山人花鸟画对于"逸"的传承
4.1 八大山人的笔墨之"逸"
4.1.1 八大山人书法之"逸"
4.1.2 八大书法之"逸"与绘画之"逸"
4.2 八大花鸟艺术的"简、变、活、奇"
4.2.1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简"
4.2.2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变"
4.2.3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活"
4.2.4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奇"
下编:八大山人花鸟画对于"逸"的扬弃
4.3 八大的山水画与花鸟画
4.3.1 山水、花鸟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4.3.2 山水、花鸟笔墨上的差异
4.3.3 山水、花鸟构图上的差异
第5章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逸范畴多层次界释[D]. 厉彦菲.青岛大学 2008
[2]超俗拔韵的“逸”[D]. 王立.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0475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梳理与辨析 ——"逸"的视野
2.1 "逸"与"儒"、"释"、"道"
2.2 "逸"的解读
2.2.1 "逸"本意的解读
2.2.2 "逸"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变迁
2.3 "逸"的本体规定
第3章 隐逸与超越 ——"逸"视野下八大山人的人生
3.1 八大山人离奇的人生
3.2 八大的人生之"逸"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4章 传承与扬弃 ——"逸"视野下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上编:八大山人花鸟画对于"逸"的传承
4.1 八大山人的笔墨之"逸"
4.1.1 八大山人书法之"逸"
4.1.2 八大书法之"逸"与绘画之"逸"
4.2 八大花鸟艺术的"简、变、活、奇"
4.2.1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简"
4.2.2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变"
4.2.3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活"
4.2.4 八大山人花鸟画之"奇"
下编:八大山人花鸟画对于"逸"的扬弃
4.3 八大的山水画与花鸟画
4.3.1 山水、花鸟在审美情趣上的差异
4.3.2 山水、花鸟笔墨上的差异
4.3.3 山水、花鸟构图上的差异
第5章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硕士论文
[1]逸范畴多层次界释[D]. 厉彦菲.青岛大学 2008
[2]超俗拔韵的“逸”[D]. 王立.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70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7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