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探道—李可染写生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23:04
李可染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成就卓著的画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绘画样式被称之为“李家山水”,刷新了中国画的面貌。他在长期的写生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写生方法,是对中国山水画写生方法的丰富和完善。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可染写生方法的研究。在研究中梳理了他在教学中提出的写生态度,观察方式,写生方法等,对他艺术面貌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首先是对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和艺术思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对他的写生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具有共性,这些写生方法在今后的写生中可以借鉴运用,对当下的写生教学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中国画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迎来了一次新的写生高峰。李可染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顺时而为苦行探道。成就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在长期的写生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写生方法,不但在当时使他的学生受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种写生方法现在已经成为了学院中中国画教学的课程之一。这足以说明李可染写生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李可染的师承及写生时代背景
第一节 “十师斋”中窥师承
第二节 写生时代背景
第二章 李可染独具个性的写生方法
第一节 写生实践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写生态度与观察方式
第三节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作
第四节 素描与速写
第三章 李可染写生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意义
第一节 绘画中点、线、面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个人独创的笔墨语言
第三节 匠心独运的虚实与留白处理
第四节 绘画中的西画因素
第四章 李可染写生方法对当下山水画写生的启示
一、写生态度
二、观察方式
三、写生方法
四、西画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写生”的概念嬗变与二十世纪中国画[J]. 杭春晓.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05)
[2]“东方既白——李可染艺术的当代价值和未来意义”学术研讨会发言综述[J]. 王鲁湘. 美术. 1999(12)
[3]李可染的山水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91(05)
[4]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J]. 刘曦林. 文艺研究. 1991(05)
[5]黑入太阴意蕴深——读可染先生山水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86(03)
[6]师造化 法前贤——答小棣关于李可染艺术的来信[J]. 黄苗子. 文艺研究. 1982(06)
[7]李可染艺术道路初探[J]. 孙美兰. 社会科学战线. 1980(01)
本文编号:2979664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李可染的师承及写生时代背景
第一节 “十师斋”中窥师承
第二节 写生时代背景
第二章 李可染独具个性的写生方法
第一节 写生实践的几个阶段
第二节 写生态度与观察方式
第三节 对景写生与对景创作
第四节 素描与速写
第三章 李可染写生对其艺术风格形成的意义
第一节 绘画中点、线、面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个人独创的笔墨语言
第三节 匠心独运的虚实与留白处理
第四节 绘画中的西画因素
第四章 李可染写生方法对当下山水画写生的启示
一、写生态度
二、观察方式
三、写生方法
四、西画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写生”的概念嬗变与二十世纪中国画[J]. 杭春晓.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05)
[2]“东方既白——李可染艺术的当代价值和未来意义”学术研讨会发言综述[J]. 王鲁湘. 美术. 1999(12)
[3]李可染的山水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91(05)
[4]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J]. 刘曦林. 文艺研究. 1991(05)
[5]黑入太阴意蕴深——读可染先生山水画[J]. 郎绍君. 文艺研究. 1986(03)
[6]师造化 法前贤——答小棣关于李可染艺术的来信[J]. 黄苗子. 文艺研究. 1982(06)
[7]李可染艺术道路初探[J]. 孙美兰. 社会科学战线. 1980(01)
本文编号:2979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79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