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19 23:29
陈洪绶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的艺术成就却是辉煌的。他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在绘画、书法、版画、诗文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他的绘画创作涵盖了山水、人物、花卉、版画等方面。特别是他的花鸟画,成为晚明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一个亮点——秉承宋元传统,但又不乏革新精神。本文中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陈洪绶花鸟画的师承关系、绘画思想及绘画风格,展现陈洪绶花鸟画的状况及成就。其中他与众不同的绘画美学理念决定了他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陈洪绶绘画风格的演变,即“少而妙,壮而神,老则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鲜明的特征贯穿他绘画的各个时期,这个特征就是“拙”。第三部分主要分析陈洪绶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及表现形式。取材体现了陈洪绶的精神品味,是作品“拙”的前奏;用笔,工整之中隐含放纵之意,是作品“拙”的关键;造型,客观形象中加入主观之意,是“拙”的基本要求;赋色,古艳淡雅,是“拙”的必要补充;构图,打破传统样式的束缚,是作品“拙”的基础。第四部分主要通过陈洪绶的绘画作品来探讨他绘画的审美。陈洪绶的花鸟画包含着更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游于艺”的人文精神使得他的画不流于俗,而是进入“古”“雅”“奇”的境界,...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洪绶像
鹑、鸠女法阎助教士安,雀法雀儿,黄莲法于莲,延之……①”周亮工《读画录》中的记载更是直接了侯画得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昔人云:‘前身应画章侯者,前身盖大觉金仙,曾何画师足云乎?人但物,不知其山水之精妙;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历。②”毛奇龄和周亮工的这些描述,共同传递了的信息,那就是陈洪绶的花鸟画是广宗诸家的。这师承我们也可以从陈洪绶的花鸟画作品中找到其渊
成为御用画师,并有机会纵观宫内收藏,所以也许能够亲眼见到崔白的作品并悉心学习。另外在花鸟册页上,发现陈洪绶对于别人给他“似道君”的评价似乎非常认同,果断地写下了“信然”二字,在《模古双册》之十三《桃花小鸟图》(图 1-3)上也有题跋曰:“悔和尚仿道君,赠苍夫居士。”道君,就是宋徽宗赵佶。看来陈洪绶是认为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似宋徽宗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洪绶对宋徽宗赵佶的敬仰和追慕是不言而喻的。又如陈洪绶在清顺治八年(1651)所作的《三处士图》卷(图 1-4),似乎就是明亡之后他的一份告白。赵孟坚画墨梅与水仙,题为“二处士”,陈洪绶在此图卷中加入了菊花,意为“三处士”。画卷中先以一株墨梅款款左倾,引出稍带写意的两丛秋菊,勾花点叶,高低错落。紧挨菊花的是全用细笔勾勒的两株水仙,淡墨烘染,左右舒展,与略敷紫色的菊花和绿色没骨的菊叶形成对比。联系卷尾陈氏自题的五言古风①,可知其意在仰慕三位君子之风——嗜酒爱菊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善画水仙的南宋高士赵孟坚、“梅妻鹤子”的北宋隐者林逋。所以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看,《三处士图》卷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尤其对于水仙的描绘,比较起陈洪绶其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洪绶绘画思想探微[J]. 胡丽婷. 美术大观. 2009(11)
[2]独树一帜的陈洪绶绘画艺术[J]. 秦杰. 艺术市场. 2007(09)
[3]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下)[J]. 贾关法. 艺术市场. 2007(03)
[4]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上)[J]. 贾关法. 艺术市场. 2007(02)
硕士论文
[1]陈洪绶花鸟画的表现与审美[D]. 郑家义.上海师范大学 2011
[2]在正统之外[D]. 陈潇.西南大学 2010
[3]大巧若拙[D]. 赵瀛.西安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87897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陈洪绶像
鹑、鸠女法阎助教士安,雀法雀儿,黄莲法于莲,延之……①”周亮工《读画录》中的记载更是直接了侯画得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昔人云:‘前身应画章侯者,前身盖大觉金仙,曾何画师足云乎?人但物,不知其山水之精妙;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历。②”毛奇龄和周亮工的这些描述,共同传递了的信息,那就是陈洪绶的花鸟画是广宗诸家的。这师承我们也可以从陈洪绶的花鸟画作品中找到其渊
成为御用画师,并有机会纵观宫内收藏,所以也许能够亲眼见到崔白的作品并悉心学习。另外在花鸟册页上,发现陈洪绶对于别人给他“似道君”的评价似乎非常认同,果断地写下了“信然”二字,在《模古双册》之十三《桃花小鸟图》(图 1-3)上也有题跋曰:“悔和尚仿道君,赠苍夫居士。”道君,就是宋徽宗赵佶。看来陈洪绶是认为自己的花鸟画是颇似宋徽宗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陈洪绶对宋徽宗赵佶的敬仰和追慕是不言而喻的。又如陈洪绶在清顺治八年(1651)所作的《三处士图》卷(图 1-4),似乎就是明亡之后他的一份告白。赵孟坚画墨梅与水仙,题为“二处士”,陈洪绶在此图卷中加入了菊花,意为“三处士”。画卷中先以一株墨梅款款左倾,引出稍带写意的两丛秋菊,勾花点叶,高低错落。紧挨菊花的是全用细笔勾勒的两株水仙,淡墨烘染,左右舒展,与略敷紫色的菊花和绿色没骨的菊叶形成对比。联系卷尾陈氏自题的五言古风①,可知其意在仰慕三位君子之风——嗜酒爱菊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善画水仙的南宋高士赵孟坚、“梅妻鹤子”的北宋隐者林逋。所以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看,《三处士图》卷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尤其对于水仙的描绘,比较起陈洪绶其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陈洪绶绘画思想探微[J]. 胡丽婷. 美术大观. 2009(11)
[2]独树一帜的陈洪绶绘画艺术[J]. 秦杰. 艺术市场. 2007(09)
[3]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下)[J]. 贾关法. 艺术市场. 2007(03)
[4]陈洪绶的画有“四美”(上)[J]. 贾关法. 艺术市场. 2007(02)
硕士论文
[1]陈洪绶花鸟画的表现与审美[D]. 郑家义.上海师范大学 2011
[2]在正统之外[D]. 陈潇.西南大学 2010
[3]大巧若拙[D]. 赵瀛.西安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2987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987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