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当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1-02-03 22:08
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从五代时期有了初步发展,至明清两代趋于成熟。到了二十世纪,随着西方绘画观念、画种、技法大量进入,带来了中国画迅猛发展,同时,也给中国水墨人物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讲科学,提倡写实主义,同中国水墨人物画讲意境,尚神韵的思想形成极大的反差。而且,在画面视觉效果的真实性与冲击力方面,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也远不如西画来的强烈。因此,一些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具有前瞻眼光的画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与改良的口号。康有为、徐悲鸿是主要代表,尤其是徐悲鸿,他不仅提出改革的口号和措施,而且身先力行,把传统水墨人物画推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方面是在形体的表现方法上,他吸取、借用了西方的造型观念和手法,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方法,取代了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尚意、尚神,而忽略客观形态的描绘方式。另一个方面,在技法上他以传统水墨语言为基础,大胆借用西方绘画中的技法因素,弥补、丰富了传统水墨人物画技法在表现现实生活人物中的贫乏与不足。85新思潮后的水墨人物画从西方现代主义中大胆的吸取了符号化的表现,并借此冲破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重新审视对中国传统水墨精神的回归。水墨人物画在借鉴西...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依据
(三)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特点
(一) 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历史发展综述
(二) 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特点
1. 意象造型
2. 书法用笔
二、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向当代的转化
(一) “西学东渐”促使传统水墨人物画发生转化
1. “西学东渐”的影响
2. 写实性笔墨语言的探索
(二) 审美理念的不同导致笔墨语言表现的差异
三、当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发展现状
(一) 笔墨语言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二) 当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发展的趋势
1. 保持民族艺术特色、融合吸收外来艺术
2. 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
四、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在当代的表现特点
(一) 周京新的水墨雕塑
(二) 刘庆和的线条趣味
(三) 李孝萱的自由笔墨
(四) 林风眠的彩墨一体
五、在创作实践中完成传统笔墨语言向当代的转化
(一) 临摹传统笔墨、认知传统笔墨的精髓
(二) 写生实践中实现笔墨语言的转换
(三) 创作实践中建构自我笔墨语言的独特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画展及发表论文、作品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穿梭在三个主题之间 李孝萱访谈[J]. 东方艺术. 2004(Z1)
[2]论绘画中的节奏[J]. 程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4)
[3]魏晋士夫人物画观念探源[J]. 余辉. 新美术. 2004(02)
[4]中国人物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J]. 吴宪生. 新美术. 1998(02)
[5]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J]. 洪惠镇. 新美术. 1998(02)
[6]演化与碰撞——论中国画文化精神与当代学院教育的内在矛盾[J]. 蒋世国. 美术. 1998(04)
本文编号:3017225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依据
(三)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特点
(一) 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历史发展综述
(二) 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特点
1. 意象造型
2. 书法用笔
二、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向当代的转化
(一) “西学东渐”促使传统水墨人物画发生转化
1. “西学东渐”的影响
2. 写实性笔墨语言的探索
(二) 审美理念的不同导致笔墨语言表现的差异
三、当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发展现状
(一) 笔墨语言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二) 当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发展的趋势
1. 保持民族艺术特色、融合吸收外来艺术
2. 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
四、传统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在当代的表现特点
(一) 周京新的水墨雕塑
(二) 刘庆和的线条趣味
(三) 李孝萱的自由笔墨
(四) 林风眠的彩墨一体
五、在创作实践中完成传统笔墨语言向当代的转化
(一) 临摹传统笔墨、认知传统笔墨的精髓
(二) 写生实践中实现笔墨语言的转换
(三) 创作实践中建构自我笔墨语言的独特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画展及发表论文、作品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穿梭在三个主题之间 李孝萱访谈[J]. 东方艺术. 2004(Z1)
[2]论绘画中的节奏[J]. 程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4(04)
[3]魏晋士夫人物画观念探源[J]. 余辉. 新美术. 2004(02)
[4]中国人物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J]. 吴宪生. 新美术. 1998(02)
[5]试论中国画笔墨传统及其现代化[J]. 洪惠镇. 新美术. 1998(02)
[6]演化与碰撞——论中国画文化精神与当代学院教育的内在矛盾[J]. 蒋世国. 美术. 1998(04)
本文编号:3017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17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