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嘉笔下的仙侣福地
发布时间:2021-02-06 03:13
<正>文嘉(一五○一至一五八三)为"吴门画派"代表画家文徵明(一四七○至一五五九)次子,字休承,号文水,别署文水道人。他承其家学,画风受其父影响尤深,以山水见长,兼擅花卉。在其传世的众多山水画中,不乏与仙人所居洞天福地相关者。这些山水画,秉承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在山水实景和意象虚景中营造一种远离尘嚣、不染尘埃的精神乐园。
【文章来源】:读书. 2020,(1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三,文嘉《映树兰舟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嘉笔下屡屡出现这类仙侣福地,既有来自传统文人遁世、出世的隐逸思想,亦有道家思想在文人中根深蒂固的印痕,更有发端于自身性格的塑造。钱谦益(一五八二至一六六四)于《列朝诗集》中在论及文嘉及其兄文彭(寿承)时说:“二承皆明经,修行清真远俗,琼枝玉树,真王谢子弟也。”正是这种“清真远俗”的个性和道教思想在文人中的潜移默化,使山水中的仙侣题材常常出现在笔下。
《瀛洲仙侣图》(图一)所绘在广袤无垠的大海边,陡峭的山峰连着重峦叠嶂。山麓有小桥、溪流与茂林,有两人伫立于桥上,绛衣者右手微抬,似在指路,绿衣者静心聆听,似问路者。桥下则溪流潺潺,浪花飞溅。在溪流下游岸边,亦有两人:一人携琴行于前,一人双手作揖随其后。山腰则有缭绕的白云及绿树掩映、若隐若现的房舍。画中,山势险峻,山峰直插云霄。在人迹罕至的白云深处,嘉树环抱,云烟缥缈,正是仙人驻足之地。正如作者在诗堂所题:“千山罨画拥飞楼,山木苍苍水漫流。青鸟乱啼花乱落,石梁南畔是瀛洲。”其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很好地以画笔诠释了诗境,其诗则为画面提供了注脚。“瀛洲”是指神仙常居之所。据《史记》记载,瀛洲与蓬莱、方丈并列海上三神山。另据伪托为东方朔所著的《十洲记》所载,十洲分别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瀛洲位于东海,历来为仙侣居所的代名词。因而在此画中,我们看到的是海之角,地之涯,是一个远离俗世的世外之地。画中的点景人物或为仙人,或为意象中的文人雅士。文嘉试图通过险峰、云烟、茅舍、茂林、流泉等物象,营造一种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所谓仙侣福地,实则是以文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所神往的精神家园,是心灵的栖息地。从画艺看,文嘉承继了文徵明笔致细腻的山水画风格。在文徵明传世的山水画中,有一部分竖幅构图且狭长的作品,如作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的《千岩竞秀图》和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的《山庄客至图》(图二)等即是如此,而文嘉的此图即是承袭了这种画风及艺术造型,无论是山石的渲染,还是树木的笔触,以及颜色的运用,都能看到显而易见的乃父笔意,甚至连诗堂所录之七言绝句也是直接抄录自文徵明的《莆田集》卷五。此画作者仅署穷款“文嘉”,钤朱文连珠印“休”“承”、白文长方印“休承”和朱文长方印“文水道人”,并无年款,但从笔意与画境看,当为文嘉成熟时期所作,与其中晚年画风较为接近。与此类作品造型和意境相近的有《映树兰舟图》(图三)和《松径扫雪图》,两图均以狭长的条幅绘制:前者描绘峭壁悬崖处,瀑布一泻直下,经山崖、茅舍流淌,至山麓湖泊。一叶轻舟停泊在岸边绿树下,一高士趺坐其间,眺望远景;后者描绘一书童在“万径人踪灭”的深山茅亭前扫雪,山泉流泻,峰峦林立,一派世外幽远之景。两图虽并未涉及仙山或仙踪,但其意境则与《瀛洲仙侣图》无异。图二,文徵明《山庄客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文编号:3020053
【文章来源】:读书. 2020,(11)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文徵明《山庄客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三,文嘉《映树兰舟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嘉笔下屡屡出现这类仙侣福地,既有来自传统文人遁世、出世的隐逸思想,亦有道家思想在文人中根深蒂固的印痕,更有发端于自身性格的塑造。钱谦益(一五八二至一六六四)于《列朝诗集》中在论及文嘉及其兄文彭(寿承)时说:“二承皆明经,修行清真远俗,琼枝玉树,真王谢子弟也。”正是这种“清真远俗”的个性和道教思想在文人中的潜移默化,使山水中的仙侣题材常常出现在笔下。
《瀛洲仙侣图》(图一)所绘在广袤无垠的大海边,陡峭的山峰连着重峦叠嶂。山麓有小桥、溪流与茂林,有两人伫立于桥上,绛衣者右手微抬,似在指路,绿衣者静心聆听,似问路者。桥下则溪流潺潺,浪花飞溅。在溪流下游岸边,亦有两人:一人携琴行于前,一人双手作揖随其后。山腰则有缭绕的白云及绿树掩映、若隐若现的房舍。画中,山势险峻,山峰直插云霄。在人迹罕至的白云深处,嘉树环抱,云烟缥缈,正是仙人驻足之地。正如作者在诗堂所题:“千山罨画拥飞楼,山木苍苍水漫流。青鸟乱啼花乱落,石梁南畔是瀛洲。”其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很好地以画笔诠释了诗境,其诗则为画面提供了注脚。“瀛洲”是指神仙常居之所。据《史记》记载,瀛洲与蓬莱、方丈并列海上三神山。另据伪托为东方朔所著的《十洲记》所载,十洲分别为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瀛洲位于东海,历来为仙侣居所的代名词。因而在此画中,我们看到的是海之角,地之涯,是一个远离俗世的世外之地。画中的点景人物或为仙人,或为意象中的文人雅士。文嘉试图通过险峰、云烟、茅舍、茂林、流泉等物象,营造一种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所谓仙侣福地,实则是以文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所神往的精神家园,是心灵的栖息地。从画艺看,文嘉承继了文徵明笔致细腻的山水画风格。在文徵明传世的山水画中,有一部分竖幅构图且狭长的作品,如作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的《千岩竞秀图》和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的《山庄客至图》(图二)等即是如此,而文嘉的此图即是承袭了这种画风及艺术造型,无论是山石的渲染,还是树木的笔触,以及颜色的运用,都能看到显而易见的乃父笔意,甚至连诗堂所录之七言绝句也是直接抄录自文徵明的《莆田集》卷五。此画作者仅署穷款“文嘉”,钤朱文连珠印“休”“承”、白文长方印“休承”和朱文长方印“文水道人”,并无年款,但从笔意与画境看,当为文嘉成熟时期所作,与其中晚年画风较为接近。与此类作品造型和意境相近的有《映树兰舟图》(图三)和《松径扫雪图》,两图均以狭长的条幅绘制:前者描绘峭壁悬崖处,瀑布一泻直下,经山崖、茅舍流淌,至山麓湖泊。一叶轻舟停泊在岸边绿树下,一高士趺坐其间,眺望远景;后者描绘一书童在“万径人踪灭”的深山茅亭前扫雪,山泉流泻,峰峦林立,一派世外幽远之景。两图虽并未涉及仙山或仙踪,但其意境则与《瀛洲仙侣图》无异。图二,文徵明《山庄客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文编号:302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