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质感与超越—牛尸题材作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8 16:21
论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探究绘画历史中画家苏丁和培根的牛尸题材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的质感和超越性。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美术史,考察艺术史中牛尸题材的历史线索如何继承与发展,从拉斯科洞穴壁画中牛的形象到牛尸题材作品,从伦勃对这题材的独立表现,再到苏丁更为纯粹的个人表达,并重点阐述苏丁的人生经历和题材本身的表现力及价值所在,挖掘艺术家选择题材的内在动机。第二部分:将苏丁与培根两位画家的牛尸作品进行画面的分析,探究隐藏在画面之下对选择这一题材的用意,进而对两位画家的绘画元素进行拆解对比分析,了解画家如何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展现创作意图来赋予作品饱满的生命力。最后一部分:总结艺术家通过描绘牛尸,关注死亡的主题,升华到对生命存在的思考和体悟。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考察艺术史中描绘牛尸的传统
1、牛到牛尸
2、伦勃朗绘画作品中的牛尸
3、苏丁绘画作品中的牛尸
二、苏丁与培根的牛尸题材解读
1、苏丁与培根的观看对比
2、苏丁与培根的拆解对比
三、生命的质感与超越
1、牛尸系列的生命质感
2、质感的超越
3、对个人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1、《迹·NO.1》/布面油画 /200×17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2、《迹·NO.2》/布面油画 /200×15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3、《迹·NO.3》/布面油画 /200×15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围绕毕业创展开的系列小稿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琳·杜马斯作品死亡主题的表达与隐喻——以《死去的玛丽莲》为例[J]. 潘雪焕,王文新. 美与时代(下). 2018(10)
[2]牛的象征意义之二 先祖图腾[J]. 中国牛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弗朗西斯·培根肖像绘画艺术研究[D]. 褚朱炯.中国美术学院 2017
[2]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 孙逊.中央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056117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考察艺术史中描绘牛尸的传统
1、牛到牛尸
2、伦勃朗绘画作品中的牛尸
3、苏丁绘画作品中的牛尸
二、苏丁与培根的牛尸题材解读
1、苏丁与培根的观看对比
2、苏丁与培根的拆解对比
三、生命的质感与超越
1、牛尸系列的生命质感
2、质感的超越
3、对个人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1、《迹·NO.1》/布面油画 /200×17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2、《迹·NO.2》/布面油画 /200×15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3、《迹·NO.3》/布面油画 /200×150cm/2019 年 /毕业创作
围绕毕业创展开的系列小稿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琳·杜马斯作品死亡主题的表达与隐喻——以《死去的玛丽莲》为例[J]. 潘雪焕,王文新. 美与时代(下). 2018(10)
[2]牛的象征意义之二 先祖图腾[J]. 中国牛业科学. 2012(01)
博士论文
[1]弗朗西斯·培根肖像绘画艺术研究[D]. 褚朱炯.中国美术学院 2017
[2]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 孙逊.中央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056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56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