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花鸟画笔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9:23
对于明代前期宫廷花鸟画,已经有许多学者专家从各个角度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对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宫廷花鸟画家—林良。也有了较多的关注。但多集中在生平及艺术面貌总体的描述上,从其绘画实践自身笔法上做详细深入的研究还不多见,或不够深入详备。本文着重从笔法角度对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深入研究,通过由主到次,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顺序,综合运用图像分类,排列对比,文献考证等手段,对林良花鸟画中鸟类、树石等笔法特点,以及由此笔法所形成的特殊绘画面貌及成因特点做出初步分析。本文旨在较为全面认识前人,梳理绘画自身发展规律,并由此得到了对花鸟画发展创作的新启发和新认识。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7)(图18)(图19)角鹰
基本上是落笔成形,极具书写味道。在腹部及腿等地方依然采用较干的墨色顺接肩背处的用笔,披蓑而下,通过用笔的提按虚实及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体现出其体积及质感。在完成覆背羽及尾部上、下覆羽后,多采用数次并排的细笔触画出鹰的尾部,再用重墨并排于内侧画出粗重线以表现尾羽叠拢后的厚度感。在爪子部分通常采用较淡的墨色按趾骨的生长规律一次性写出,然后再用重墨勾点出跗蹠上的鳞片。采用双钩法画出爪尖,在爪子部分的处理上有着中国传统式表现样式,即不太关注透视变化。这在《柏鹰图》(张咨舜、雪界翁合作)可以看到,足爪部分并排地画出。见下图:
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双鹰图》在表现时则画成了(图 26)样式。丝毫见不到鹰的凶悍,威猛,反倒流露出安详惬意之感。此外,对爪子的刻画也不尽相同,除了上面所谈到的一般绘画表现方法外,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双鹰图》(图 28)即采用了宋人一路的精致刻画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枫鹰雉鸡图》(图 30)及元人《柏鹰图》(图 29)包括边景昭《柏鹰图》(图 31)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见下图:(图 28) (图 29) (图 30) (图 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良、吕纪生平考略[J]. 单国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7(01)
[2]关于淮安王镇墓出土书画的初步认识[J]. 尹吉男. 文物. 1988(01)
本文编号:3061798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7)(图18)(图19)角鹰
基本上是落笔成形,极具书写味道。在腹部及腿等地方依然采用较干的墨色顺接肩背处的用笔,披蓑而下,通过用笔的提按虚实及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体现出其体积及质感。在完成覆背羽及尾部上、下覆羽后,多采用数次并排的细笔触画出鹰的尾部,再用重墨并排于内侧画出粗重线以表现尾羽叠拢后的厚度感。在爪子部分通常采用较淡的墨色按趾骨的生长规律一次性写出,然后再用重墨勾点出跗蹠上的鳞片。采用双钩法画出爪尖,在爪子部分的处理上有着中国传统式表现样式,即不太关注透视变化。这在《柏鹰图》(张咨舜、雪界翁合作)可以看到,足爪部分并排地画出。见下图:
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双鹰图》在表现时则画成了(图 26)样式。丝毫见不到鹰的凶悍,威猛,反倒流露出安详惬意之感。此外,对爪子的刻画也不尽相同,除了上面所谈到的一般绘画表现方法外,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双鹰图》(图 28)即采用了宋人一路的精致刻画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枫鹰雉鸡图》(图 30)及元人《柏鹰图》(图 29)包括边景昭《柏鹰图》(图 31)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见下图:(图 28) (图 29) (图 30) (图 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良、吕纪生平考略[J]. 单国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7(01)
[2]关于淮安王镇墓出土书画的初步认识[J]. 尹吉男. 文物. 1988(01)
本文编号:306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6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