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绘画作品中人物“变形”的依据与表现
本文关键词:常玉绘画作品中人物“变形”的依据与表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9世纪到20世纪是现代绘画的重大发展时期,这其中也囊括了很多其他的流派及艺术家,这一时期的绘画表现形式多以变形和夸张为主要特色,回顾当时艺术史也不难看出,19世纪到20世纪也是在人物变形的绘画方式上得到广泛的发展时期,在绘画内容与题材上也有了改变,数量也不断增加,于是变形就成了当时的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相继出现的各种流派也都受此影响,造型与形式的多变,形势与题材的转换,都有了极大的突破与发展。中国画家常玉正是在这巨大转变的时期中的一位年轻画家,其人物画的变形手法极具代表意味,因此本文分析了常玉绘画人物的变形与夸张的手法,进一步阐述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变形的依据与表现,深入分析人物绘画中的抽象、夸张与变形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关键词】:人物变形 抽象因素 常玉 依据与表现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7
- 1 绘画中的变形7-10
- 1.1 绘画中的“变形”是指什么 ?7-8
- 1.2 人物变形在作品中的表现8-10
- 1.2.1 西方现代绘画中人物变形的表现8
- 1.2.2 人物“变形”在中国 画中的表现8-10
- 2 人物“变形”的依据10-13
- 2.1 来源于对象的暗示——席勒10-11
- 2.2 根据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精神追求进行夸张——莫迪里阿尼11-12
- 2.3 绘画语言组织中抽象因素的秩序性所决定——毕加索12-13
- 3 常玉绘画作品中人物的“变形”13-18
- 3.1 常玉的人生经历13-14
- 3.2 常玉人物绘画风格的分析和线条的运用14-15
- 3.3 影响常玉进行人物变形的因素15-18
- 3.3.1 内在因素——东方情节15-16
- 3.3.2 外在因素——现代主义16-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0
- 后记20-21
- 附件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皇甫晓岚;考拉勃绘画作品[J];装饰;2000年06期
2 刘哲;刘哲宗教绘画作品选[J];中国宗教;2001年06期
3 ;陈文波绘画作品[J];美苑;2001年02期
4 ;王铁城绘画作品[J];装饰;2001年04期
5 ;王友江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2期
6 秦龙;秦龙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3期
7 ;陈晓林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4期
8 聂跃华;聂跃华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7期
9 林蓝;林蓝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7期
10 王福明;王福明绘画作品[J];装饰;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包福康;;农民画家顾纯学和他的绘画作品[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吴眉眉;;大休与《鱼藻图》[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昀加 张碧弘 汪东;“雪域高原——中国绘画作品展”在罗马开幕[N];人民日报;2009年
2 张万国;浅析中国绘画作品类邮票的发行[N];中国集邮报;2009年
3 明慧;月枕函香——曹娜绘画作品展开幕[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记者 周斌;孟建柱郭声琨出席“和谐亚洲”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开幕式[N];法制日报;2014年
5 徐晋平;“大爱中华”山西省抗震救灾主题雕塑绘画作品展在太原开展[N];人民代表报;2008年
6 贺雷;绘画作品的“价”与“值”[N];中国文化报;2013年
7 闫亮;达·芬奇“新作”待鉴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丁晓尔;《绘画作品》:在邮票中赏画[N];中国集邮报;2005年
9 马一鹏;曾华伟的绘画作品引起关注[N];文艺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朱筱杰;胸中藏丘壑 笔底生烟霞[N];威海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燕;毛焰绘画作品中的模糊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齐惠茹;教师对中班幼儿绘画作品评价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马文;戏韵系列—绘画作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欧阳沐尧;植物图像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与隐喻[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5 李云云;初中生绘画作品中的主观色彩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f,
本文编号:306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