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当风 ——从写实到写意石鲁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8:29
本文所论主旨为“从写实到写意石鲁绘画研究”。石鲁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最具大写意精神的艺术家。针对当前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严重缺失,所以研究石鲁绘画对当前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梳理了石鲁的艺术人生的全部过程。石鲁经历了新中国从开创、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等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以时间为主线,对石鲁三个阶段的绘画作品及绘画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早期的“以形写神”的写实阶段;中期的“以神造型”的写意阶段;后期的“得意忘形”的大写意阶段。本文通过对石鲁大写意绘画的梳理得出如下总结:一,“以意命笔”是石鲁大写意绘画思想的核心。二,石鲁个性化的“写意语言”,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新样式和新典范。本文从绘画功能、审美角度出发,以书法学、美术史学、图像学等理论与方法为支撑,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探讨石鲁大写意绘画理论及其作品内涵,旨在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启迪中国画健康发展。石鲁是一个典型性的画家,他是一个创造型、思想型的画家,是一个天才型的画家,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写意者。因此,对石鲁的研究,不仅是对中国绘画精神的梳理,更是对近现代中国画中“写意”精神失落的一次检讨。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关于“写意”的检讨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方法
第一章 以形写神:石鲁绘画的写实阶段(1959年前)
第一节 东方美专:石鲁的艺术萌芽(1936年前)
一、临摹传统绘画
二、学习西洋绘画技法
三、心向革命
第二节 延安木刻:革命需要与艺术追求(1939年-1949年)
一、改名“石鲁”
二、延安革命思想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木刻版画创作《说理》、《群英会》、《打倒封建》
第三节 石鲁中国画创作高峰时期到来的前奏(1950年-1959年)
一、紧扣主题:艺术为政治、工农兵服务
二、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精神的影响
三、写实性绘画:从《幸福婚姻》到《古长城外》
四、别有洞天:石鲁赴印度、埃及写生
小结
第二章 以神造型:石鲁绘画的写意阶段(1959年—1964年)
第一节 石鲁写意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立意:生活与艺术
二、立我:“物”与“我”
三、超我:艺术与“我”
第二节 写意造境:从《转战陕北》、《东方欲晓》到《东渡图》
一、关于《转战陕北》(1959年)
二、《高原放牧》与《延河饮马》(1960年)
三、《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1961年)
四、《家家都在花丛中》(1962年)
五、《东渡图》(1964年)
小结
第三章 得意忘形:石鲁绘画的大写意阶段(1965年—1982年)
第一节 石鲁艺术观念的强化与变化
一、“形而上”的艺术观
二、革命与变化为美
第二节 佯狂与绝望:文化风暴下的石鲁
第三节 旧画与新作:改旧作及相关问题
第四节 抒愤与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蜕变
小结
第四章 风格与人格:石鲁绘画独特的写意性
第一节 传承写意
一、中国艺术写意之根源
二、中国画的写意渊源
第二节 写意风格
一、以意命笔
二、写意语言
小结
第五章 继承与拓进:石鲁绘画写意精神的影响
第一节 石鲁在长安画坛中的精神感召
一、石鲁与“长安画派”
二、石鲁在长安画坛的影响
第二节 石鲁绘画写意精神在当代画坛中的影响及价值
一、争论与影响
二、石鲁大写意绘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三、石鲁绘画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第三节 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专访
附录二:石鲁与他的时代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鲁传奇[J]. 阎正. 收藏界. 2011(05)
[2]潘天寿与石鲁作品鉴定标准的比较研究[J]. 黄鼎. 中国花鸟画. 2008(02)
[3]现实主义: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的风格特征[J]. 屈健. 文艺研究. 2007(01)
[4]感受精神 品味佳作——从石鲁作品看艺术价值[J]. 马海民,戴维,马春兴. 美术大观. 2006(05)
[5]从写实到写意——关于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思索[J]. 杨晓阳. 新美域. 2005(04)
[6]外在机缘与内在基因的契合——范例:“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钱松嵒[J]. 马鸿增. 国画家. 2005(01)
[7]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英雄理念”的反思与阐释[J]. 朱德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8]诽兮誉兮,以其奇兮——论石鲁,兼论批评的原则性问题[J]. 刘星. 国画家. 2003(03)
[9]石鲁书法批评[J]. 徐利明. 国画家. 2003(01)
[10]打破大师神话——评石鲁[J]. 吕少卿. 国画家. 2003(01)
博士论文
[1]比兴思维研究[D]. 李健.暨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73276
【文章来源】: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文章页数】:2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关于“写意”的检讨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现状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方法
第一章 以形写神:石鲁绘画的写实阶段(1959年前)
第一节 东方美专:石鲁的艺术萌芽(1936年前)
一、临摹传统绘画
二、学习西洋绘画技法
三、心向革命
第二节 延安木刻:革命需要与艺术追求(1939年-1949年)
一、改名“石鲁”
二、延安革命思想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木刻版画创作《说理》、《群英会》、《打倒封建》
第三节 石鲁中国画创作高峰时期到来的前奏(1950年-1959年)
一、紧扣主题:艺术为政治、工农兵服务
二、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精神的影响
三、写实性绘画:从《幸福婚姻》到《古长城外》
四、别有洞天:石鲁赴印度、埃及写生
小结
第二章 以神造型:石鲁绘画的写意阶段(1959年—1964年)
第一节 石鲁写意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立意:生活与艺术
二、立我:“物”与“我”
三、超我:艺术与“我”
第二节 写意造境:从《转战陕北》、《东方欲晓》到《东渡图》
一、关于《转战陕北》(1959年)
二、《高原放牧》与《延河饮马》(1960年)
三、《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1961年)
四、《家家都在花丛中》(1962年)
五、《东渡图》(1964年)
小结
第三章 得意忘形:石鲁绘画的大写意阶段(1965年—1982年)
第一节 石鲁艺术观念的强化与变化
一、“形而上”的艺术观
二、革命与变化为美
第二节 佯狂与绝望:文化风暴下的石鲁
第三节 旧画与新作:改旧作及相关问题
第四节 抒愤与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蜕变
小结
第四章 风格与人格:石鲁绘画独特的写意性
第一节 传承写意
一、中国艺术写意之根源
二、中国画的写意渊源
第二节 写意风格
一、以意命笔
二、写意语言
小结
第五章 继承与拓进:石鲁绘画写意精神的影响
第一节 石鲁在长安画坛中的精神感召
一、石鲁与“长安画派”
二、石鲁在长安画坛的影响
第二节 石鲁绘画写意精神在当代画坛中的影响及价值
一、争论与影响
二、石鲁大写意绘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三、石鲁绘画思想的贡献与启示
第三节 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专访
附录二:石鲁与他的时代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鲁传奇[J]. 阎正. 收藏界. 2011(05)
[2]潘天寿与石鲁作品鉴定标准的比较研究[J]. 黄鼎. 中国花鸟画. 2008(02)
[3]现实主义:石鲁早期绘画创作的风格特征[J]. 屈健. 文艺研究. 2007(01)
[4]感受精神 品味佳作——从石鲁作品看艺术价值[J]. 马海民,戴维,马春兴. 美术大观. 2006(05)
[5]从写实到写意——关于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思索[J]. 杨晓阳. 新美域. 2005(04)
[6]外在机缘与内在基因的契合——范例:“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钱松嵒[J]. 马鸿增. 国画家. 2005(01)
[7]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英雄理念”的反思与阐释[J]. 朱德发.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8]诽兮誉兮,以其奇兮——论石鲁,兼论批评的原则性问题[J]. 刘星. 国画家. 2003(03)
[9]石鲁书法批评[J]. 徐利明. 国画家. 2003(01)
[10]打破大师神话——评石鲁[J]. 吕少卿. 国画家. 2003(01)
博士论文
[1]比兴思维研究[D]. 李健.暨南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073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7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