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形写神”谈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
本文关键词:从“以形写神”谈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画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遗产。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再从成熟走向衰落,直至20世纪后逐渐开始蓬勃发展,各种主题,各种手法,各种风格呈现出来。现当代画家一方面在对传统绘画文脉进行继承,一方面不断吸取其他艺术种类进行自己语言的建构绘画的创新。一幅好的工笔人物画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精神的营造,所以研究工笔画是如何表现内在精神即研究工笔画市如何“以形传神”是十分有必要的。“以形写神”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重要审美内涵,是画家创作时通过造型对画面意境、意象进行营造表达,是画家对自己主观情感通过技法材料来进行展现。挖掘发现“以形传神”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才能更好的做到以神达意,才能够更好的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并在当下大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创新工笔人物画。 本文通过对传统绘画造型、构图、色彩的绘画表现来对传统工笔人物画内在“以形写神”的文化脉络进行挖掘和发现,对现当代工笔人物是如何以形传神达意的精神表现进行梳理,得出“以形写神”在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的体现以及继承和发扬。从而在我自己创作时更好的通过材料、绘画语言、图式语言等方面来展现工笔画的“以形传神”这一重要审美。也为我们在当下创作时如何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文脉中找到根源,从中建构出有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创作出有时代感,又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好作品。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审美 以形写神 以形达意 新工笔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8
- 一、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以形写神”的呈现8-11
- (一) 以形写神的内涵和意义8
- (二) 以形写神形成的渊源8
- (三) 以形写神在作品中的表现8-11
- 1、人物形态的表现9-10
- (1) 从“形”到“神”9
- (2) 从“神”到“形”9-10
- 2. 画面构图的表现10
- 3、随类赋彩的色彩表现10-11
- 二、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和发扬11-17
- (一)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和发扬11-14
- 1. 唐勇力绘画语言的表现12-13
- 2、何家英工笔人物画的意境美13-14
- (二) 当代新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方式14-17
- 1、语言重建的表现14-16
- (1) 人物形象的符号化15
- (2) 绘画技法的探索发展15-16
- 2、视觉的建构16-17
- 三.“以形写神”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和表现17-21
- (一) 线对形的表现17-18
- (二) 在材料、技法上表现18
- (三) 颜色对意境的表达18-20
- (四) 图式语言的探索20-21
- 四、反思21-22
- 结语22-23
- 附录 研究生期间绘画作品23-28
- 参考文献28-29
- 致谢2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姚爱斌;人的本质力量和审美自由尺度的双重缺失——黑格尔自然美论的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体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断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凤文学;;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精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金丹元;;深入思维层次比较中西艺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吾淳;;略论中国古典乐论中谐和审美思想的生成[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陈友军;;略论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7 包兆会;;道家、道教对基督教的启发[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8 彭锋;;“道”的美学阐释[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9 李祥林;;中国画的尚简精神[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10 任昕;;庄子思想与中国绘画精神——兼谈中西绘画差异[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5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胡新群;唐宋绘画“逸品说”嬗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徐广伟;东北渔猎先民原始图符纹饰在赫哲族中的传承与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月;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形神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班秀萍;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以形写神”谈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0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