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入画—从吴熙载到吴昌硕看“金石笔意”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29 09:53
清代“碑学”思潮的悄然兴起,使得此时书家们多取法于金石文字、碑版石刻,继而引发了书法上的“书学革命”。此后书家们将“碑学”与“书学”的成果逐步引入到绘画领域中,在将传统的诗书画三绝发展到诗书画印四全的同时,亦开创了新的绘画流派——金石画派。金石笔意作为金石画派的核心关键所在,艺术家们将这种古拙雄强的金石笔意融入到绘画中,以笔画的雄健有力追求刀刻的意味、以墨色的沉重去寻求金石碑版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绘画所追求的平和细腻、淡雅简洁的艺术风格面貌。笔者认为,将雄强古拙的金石笔意引入绘画,应当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这以金石笔意入画也同样如此。吴熙载、吴昌硕这两位金石画派的艺术家,研金石学、精篆刻、工书法、善绘画,诗书画印的融合从吴熙载的初现端倪到吴昌硕的臻于大成,这其间其实是存有着许多千丝万缕的关联性。本文便将金石笔意置于金石画派的先驱吴熙载与金石画派的巨匠吴昌硕之间,采用史学梳理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典型个案的方式进行学术梳理,从二者的书画艺术为切入点去追溯金石笔意的发展脉络。在论述时代背景,阐述金石笔意在清代金石学与碑学书法之下所形成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岭迥山幽集三山公八言联》?图2.2《世虑全消》局部??[清]邓石如纸本立轴194X528cm?[清]邓石如纸本立轴118X59.?2cm??1793年安徽省博物院藏?1804年安徽省博物院藏??
二、后师邓石如??如上文所讲,嘉庆七年包世臣晤见邓石如,包、邓两人一见如故,包世臣遂拜于邓??石如门下学习书法。包世臣作为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对邓石如仰慕自然不用多说,包世??臣在其《国朝书品》一书中将邓石如推至“国朝第一”,景仰之情溢于言表。邓石如逝??世时,吴熙载才7岁,那么邓石如与吴熙载这层师承关系便一目了然。??(一)书法??书法中的金石笔意来源于对大量金石碑版的广泛取法。邓石如也同样如此,《张迁??碑》的凝重、《华山庙碑》的纵恣、《白石神君碑》的苍劲、《禅国山碑》的丰伟、??《礼器碑》的端正、《夏承碑》的瑰奇在邓石如的笔下融会贯通,可见金石善本对于碑??派书家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有关邓石如对于金石碑版痴迷事迹,包世臣在他的《完白??山人传》中记述的更为详尽,他说邓石如:“乃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石刻》、汉《开母庙阙》……复旁搜三代钟鼎,及秦汉瓦当碑额……寒暑不辍,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三年,分书成。”?1吴熙载师从包世臣多年,并且多次帮包世臣校勘书籍,想必??
《临完白山人轴》〔清J吴熙载纸本122.?X39.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析吴让之及披削刀法的创立[J]. 章海荣. 中国美术研究. 2013(03)
[2]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J]. 金丹. 荣宝斋. 2012(04)
[3]海派翘楚 谁领风骚——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J]. 李烈初. 收藏界. 2012(01)
[4]吴让之年表[J]. 祝竹,朱天曙.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0(01)
[5]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J]. 万青力. 美术研究. 2000(04)
[6]20世纪中国美术形成的各种因素[J]. 陈传席. 美术. 2000(06)
[7]略论吴昌硕[J]. 钱君匋.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5(03)
博士论文
[1]清代书学中的汉碑研究[D]. 李以超.复旦大学 2013
[2]论吴昌硕的艺术[D].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2
[3]“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D]. 李明.中央美术学院 2010
[4]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 金丹.南京艺术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吴昌硕绘画题材的文化特点研究[D]. 孙泽华.中央美术学院 2016
[2]吴昌硕花卉画色彩语言探析[D]. 国荣知.南京大学 2015
[3]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 冯其永.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7363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岭迥山幽集三山公八言联》?图2.2《世虑全消》局部??[清]邓石如纸本立轴194X528cm?[清]邓石如纸本立轴118X59.?2cm??1793年安徽省博物院藏?1804年安徽省博物院藏??
二、后师邓石如??如上文所讲,嘉庆七年包世臣晤见邓石如,包、邓两人一见如故,包世臣遂拜于邓??石如门下学习书法。包世臣作为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对邓石如仰慕自然不用多说,包世??臣在其《国朝书品》一书中将邓石如推至“国朝第一”,景仰之情溢于言表。邓石如逝??世时,吴熙载才7岁,那么邓石如与吴熙载这层师承关系便一目了然。??(一)书法??书法中的金石笔意来源于对大量金石碑版的广泛取法。邓石如也同样如此,《张迁??碑》的凝重、《华山庙碑》的纵恣、《白石神君碑》的苍劲、《禅国山碑》的丰伟、??《礼器碑》的端正、《夏承碑》的瑰奇在邓石如的笔下融会贯通,可见金石善本对于碑??派书家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有关邓石如对于金石碑版痴迷事迹,包世臣在他的《完白??山人传》中记述的更为详尽,他说邓石如:“乃好《石鼓文》、李斯《峄山碑》、《泰??山石刻》、汉《开母庙阙》……复旁搜三代钟鼎,及秦汉瓦当碑额……寒暑不辍,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三年,分书成。”?1吴熙载师从包世臣多年,并且多次帮包世臣校勘书籍,想必??
《临完白山人轴》〔清J吴熙载纸本122.?X39.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简析吴让之及披削刀法的创立[J]. 章海荣. 中国美术研究. 2013(03)
[2]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J]. 金丹. 荣宝斋. 2012(04)
[3]海派翘楚 谁领风骚——赵之谦、吴让之“海派”考略[J]. 李烈初. 收藏界. 2012(01)
[4]吴让之年表[J]. 祝竹,朱天曙.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0(01)
[5]南风北渐:民国初年南方画家主导的北京画坛(上)[J]. 万青力. 美术研究. 2000(04)
[6]20世纪中国美术形成的各种因素[J]. 陈传席. 美术. 2000(06)
[7]略论吴昌硕[J]. 钱君匋.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5(03)
博士论文
[1]清代书学中的汉碑研究[D]. 李以超.复旦大学 2013
[2]论吴昌硕的艺术[D].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2
[3]“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D]. 李明.中央美术学院 2010
[4]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D]. 金丹.南京艺术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吴昌硕绘画题材的文化特点研究[D]. 孙泽华.中央美术学院 2016
[2]吴昌硕花卉画色彩语言探析[D]. 国荣知.南京大学 2015
[3]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 冯其永.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07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0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