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及表现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9 14:17
  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一般是由民间艺人创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题材内容广泛,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多寓吉祥之意,将民众自身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寄予其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绛木版年画的生态环境、演变、题材内容、形式及现状进行考察,运用民俗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新绛木版年画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全文分为绪论、主题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资料的来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主题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年画的起源、发展及新绛木版年画的概况。首先对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对新绛木版年画所处的生态环境及演变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新绛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内容。本章对新绛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并对每幅年画背后的内容、传说、张贴习俗、故事渊源、民俗活动等进行解读,从而深入的分析了新绛木版年画背后的民俗意义。第三章,新绛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形式。本章分别对新绛木版年画的颜色、造型、刀法、谐音、吉祥寓意的运用和落款等方面对新绛木版年画形式上的民俗意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语部分对新绛...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及表现手法研究


—1春牛图图3—2回娘家图3—3走亲戚他也不是最伟大的人,只要风一来,它就被吹跑了

木版年画,教育意义,民间故事,猴子


图 3—4 老鼠娶亲 图 3—5 猴子抢帽 图 3—6 教子上述三幅年画都是关于民间故事的,其次新绛木版年画中还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年画,者也将其归在了风俗民情类。如《教子》(如图 3—6),画中一位衣着鲜亮的妇人,身旁站着位孩童,她们的旁边有一个书桌,上面放着笔和纸。刚开始见这幅年画,直到看到落款处才知年画的名字是《教子》。在新绛木版年画中关于孩童的出生到其功成名就都有一系列的作品,是《麒麟送子》和《天仙送子》然后是《教子》最后是《五子夺魁》和《五子登科》等等,将童出生到功成名就的发展历程在年画中都体现出来,同时也更加印证了《乡言解颐》中关于年的解释:“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①年画的教化功能也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在新绛木版年画品中还有多数反映民众生活图景的年画,如《渔樵喜乐图》、《渔妇》等等,受时代发展的影渔民渐渐退出人们的视角,关于这些内容的年画也渐渐的少了,笔者在新绛调查的过程中,未见到这些年画。虽然这些年画不常出现在民众的视野中,但从其年画的题目或落款中,可以看这些年画反映了民众打渔的生活图景,是对民众生活的真实记录。同时也证明新绛木版年画在会的发展中已在不断变化,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墨线


图 3—7 福虎(彩色) 图 3—7 福虎(墨线板)图 3—8 麒麟送子 图 3—9 莲生贵子麒麟送子是我国古代祈子法的一种,象征着能为民众带来子嗣。麒还是在民间传说中,都被认为是一种神兽或祥瑞的动物,曾与龙、凤、的王嘉在其著作《拾遗记》中记载:“夫子生之夕,有麟吐玉书于关里子,意思就是在孔子出生的前夕,曾有麒麟在其家院内吐玉书。之后民的故事。现代,经过科学的验证,大多数学者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麒据当时所处的生活处境或受自然灾害的破坏,从而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版年画的演变及其影响[J]. 介子平.  出版史料. 2010(04)
[2]对中国民间木刻版画落款文字的解析[J]. 蔡瑞勇.  美与时代(下). 2010(05)
[3]山东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文化功能[J]. 陈菲菲.  美与时代(中旬). 2010(02)
[4]凤翔木版年画的形式感因素[J]. 王峰.  大舞台(双月号). 2009(05)
[5]谈山西新绛木版年画中的用线特点[J]. 张桐源.  沧桑. 2009(04)
[6]平阳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J]. 王丹婷.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3)
[7]梁平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调查[J]. 戚序,薛振河.  装饰. 2009(06)
[8]木板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J]. 张琳.  齐鲁艺苑. 2009(01)
[9]山西新绛民间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J]. 张桐源.  沧桑. 2008(05)
[10]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研究——以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 王德刚,贾衍菊.  山东经济. 2008(05)

博士论文
[1]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 王巨山.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凤翔木版年画保护对策研究[D]. 赵戈.西北大学 2010
[2]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变迁与民俗文化[D]. 葛美英.河南大学 2010
[3]最后的乡土大师[D]. 钟丽颖.广西师范大学 2010
[4]试析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D]. 李蔚倩.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杨家埠木版年画线条和色彩研究及运用初探[D]. 戴昕.西南交通大学 2009
[6]创意产业视野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D]. 姚爱强.武汉理工大学 2009
[7]梁平木版年画工艺当代传承方式研究[D]. 薛振河.重庆大学 2009
[8]汉中民间木版年画造型研究[D]. 曹兴华.西安美术学院 2009
[9]朱仙镇年画艺术特色及民俗文化功能[D]. 左晓超.西安美术学院 2009
[10]民间木版年画的传承、开发与保护[D]. 代倩.西安美术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107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07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