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23:09
  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魏晋至明代手卷绘画发展的历程。第一次全面统计了魏晋至明代手卷绘画的数量。文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手卷代表作品进行了构图分析,从中找出发展规律和线索。其次,本文论述了“吴门画派”在花鸟画手卷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吴门画派”手卷创作背景,手卷绘画的开合呼应,犹如小说的首回、末回在开篇与收尾的呼应设置,比较了明代章回小说、戏曲、绘画艺术不约而同的变化,讨论了这些艺术形式同时变得“慢”且“长”的原因。“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的艺术特点是本文研究的焦点。超10米的长卷,似乎开始了明代花鸟画家对长度的追求,这其中有书写器具、绘画行为方式变化对手卷形制的影响。横长,是手卷的基本形制,但横长与纵高的比例,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微妙的变化。“吴门画派”在写生与蔬果类题材上的开发、开拓,取得的成就特别突出。题材的拓展和创新,丰富了文人花鸟画的意象表达,在手卷的组合形式、笔墨趣味和风格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从手卷的形制特点、千姿百态的绘画题材、内容的组合、笔墨风格等方面入手,梳理归纳“吴门画派”手卷作品在花鸟画领域中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再次,文章对“吴门画派”手卷意义再三深入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手卷的源与流
    第一节 概念及渊源
    第二节 手卷的形成与发展
        一、魏晋
        二、隋唐
        三、五代时期
        四、北宋
        五、金代
        六、南宋
        七、元代
        八、明代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
    第一节 “吴门画派”手卷创作背景
        一、“慢”、“长”的明代艺术
        二、明代“慢”、“长”艺术的成因
    第二节 “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的艺术特点
        一、书写器具、绘画行为方式变化对手卷形制的影响
        二、千姿百态的绘画题材
        三、笔墨风格、组合模式的新变化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吴门画派”手卷意义再审视
    第一节 诗书画一体之实现
        一、诗画结合
        二、书画结合
        三、诗、书、画创作一体化
    第二节 手卷创作与交游的关系
        一、手卷的创作特点
        二、手卷的欣赏特点
        三、手卷创作与交游的关系
    第三节 “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结论
附录1 :“吴门画派”花鸟画手卷作品一览表
附录2 :“吴门画派”花鸟画家名录
附录3 :参考文献
专业能力展示
    岭南三月
    岭南采风-曼陀罗花
    岭南采风-红十字花
    岭南采风-紫荆花
    岭南采风-黄禅花
    四季花品-蝴蝶兰
    四季花品-扶桑花
    四季花品-红绒花
    四季花品-红天竺
    紫蕊荆门
    春寒
    雨后
    缀玉
    魅影
    霰雪幽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君子笔下的《花果杂品图》——明中期吴门地区的博冾之风与绘画[J]. 余洋.  中国美术. 2016(05)
[2]约略点染 天真烂如——从《花卉图册》解读陈淳的花卉写生[J]. 阴澍雨.  中国书画. 2015(08)
[3]试析元代多族士人圈的文化认同[J]. 刘嘉伟.  西北民族研究. 2015(02)
[4]基于艺术心理学的陈淳绘画艺术师承关系转桓刍议[J]. 刘羽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4(05)
[5]明中期吴门文人花鸟画之新变——以花果杂品图为例[J]. 余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4(08)
[6]从“握卷写”到“伏纸写”——图像所见中国古人的书写姿势及其变迁[J]. 马怡.  形象史学研究. 2013(00)
[7]试谈宋代至明初毗陵草虫画及在东亚的影响[J]. 林健.  荣宝斋. 2013(11)
[8]论明代陈白阳绘画的“幻”[J]. 朱良志.  荣宝斋. 2013(08)
[9]关于章回小说结构及其研究之反思[J]. 潘建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四大奇书”与章回小说文体的形成[J]. 刘晓军.  学术研究. 2010(10)

博士论文
[1]沈周的生活世界[D]. 罗中峰.中国美术学院 2011
[2]吴门画派的诗画结合研究[D]. 汪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继往开来[D]. 孔六庆.南京艺术学院 2003



本文编号:3126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26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