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庚绘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20:54
张庚是清代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浦山论画》一文中,提出了诸多承前启后,针砭时弊的理论观点,如论“气韵”与“意”、论用笔与用墨、“略其短取其长”的师古态度、“下学上达之工夫”以及论明清画派之流弊等。在他的另两部理论著述《国朝画征录》和《图画精意识》中也多有论述支撑并丰富了以上观点。本文试图对张庚独具个人见解的绘画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发掘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论“气韵”与“意”
第一节 “发于无意”之气韵
第二节 品格之高下“在乎意”
第二章 论用笔与用墨
第一节 用笔须“重”、须“毛”
第二节 墨气与“墨骨”
第三章 “略其短取其长”的师古态度
第一节 略其短取其长
第二节 “求诸活泼泼地”
第四章 “下学上达之工夫”
第五章 论明清画派之流弊
结论——张庚绘画思想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张庚的记载及评述
附录 2:张庚的著述与成书年代相近的同类对比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张庚的画论思想探析——以《浦山论画》为例[J]. 何海锋. 艺术.生活. 2011(01)
[2]论谢赫“六法”之间的辩证关系[J]. 王玉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气韵考论[J]. 曾肖. 社会科学家. 2010(06)
[4]试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关系[J]. 陈钊.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5]再论人品与画品[J]. 李志文. 戏剧文学. 2009(12)
[6]试论“金陵八家”说的形成与演变[J]. 吕晓. 美苑. 2009(05)
[7]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J]. 黄志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市场需求与渐江绘画图式成因关系分析[J]. 杨蕾. 国画家. 2007(06)
本文编号:3128299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论“气韵”与“意”
第一节 “发于无意”之气韵
第二节 品格之高下“在乎意”
第二章 论用笔与用墨
第一节 用笔须“重”、须“毛”
第二节 墨气与“墨骨”
第三章 “略其短取其长”的师古态度
第一节 略其短取其长
第二节 “求诸活泼泼地”
第四章 “下学上达之工夫”
第五章 论明清画派之流弊
结论——张庚绘画思想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张庚的记载及评述
附录 2:张庚的著述与成书年代相近的同类对比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张庚的画论思想探析——以《浦山论画》为例[J]. 何海锋. 艺术.生活. 2011(01)
[2]论谢赫“六法”之间的辩证关系[J]. 王玉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气韵考论[J]. 曾肖. 社会科学家. 2010(06)
[4]试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关系[J]. 陈钊.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5]再论人品与画品[J]. 李志文. 戏剧文学. 2009(12)
[6]试论“金陵八家”说的形成与演变[J]. 吕晓. 美苑. 2009(05)
[7]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J]. 黄志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市场需求与渐江绘画图式成因关系分析[J]. 杨蕾. 国画家. 2007(06)
本文编号:3128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2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