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15:52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性与民族性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集合体,因而对中国绘画的民族性的理解,不应局限于汉族或主流绘画体现出的民族性,对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当代性与民族性的研究同样重要。本文对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分析研究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研究对象本体发展及现象的研究,以美术史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发展环境、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通过对象发展历史的梳理总结其各个时代的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结合作品产生年代的政治政策、文艺思想、美术思潮、美术教育、画家群体构成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发展的内、外动因做出较全面的解析。二是从绘画本体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分析研究,分别对工笔画和水墨画两种创作形式进行了造型、空间、色彩等方面的分析。三是对研究对象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当代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在绘画内容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共同性,这不仅是题材表现范围所致,更有着民族审美文化上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总结了其中几个较典型的审美意象,通过对这些审美意象的分析说明其内含的蒙古族审美取向,并通过...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藏品)??23??
匈奴社会的发展在冒顿单于时达到鼎盛,并呈现出了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器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著名(图1-2)。其表现内容具有写实性,以鹿、马、牛、猛兽、猛兽衔鹿或??猛兽相斗等内容为主,造型手法上具有夸张性,以铜锡合金为材料,采用圆雕、镂雕的??方式打造而成,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审美取向。魏晋时期,北方民族(鲜卑)建??立了北魏政权,鲜卑族积极融合中原文化,接受佛教文化,早已融汇于印度佛文化的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基因也融汇于其中,从此中国文明不只是流转于黄河长江之间了。??因包容而更加强盛,云闪石窟就是文明大汇聚的最好见证。为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粗犷野逸之美,出现了与中原文明不同的悠远、辽阔的审美品格。此外,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的往来也开启了唐代的文化大融合,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性依然十分??重要
图1-1阴山岩画??(图片1-1出自《蒙古族图案》,阿木尔巴图编著,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方游牧民族也进入了能够制造青铜器的时代,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以提升,除??岩画外,造型艺术又以纹饰和雕塑的形态体现在青铜饰品或器具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民族间文化艺术交融十分普遍。战国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两大集团,即匈奴和东胡。匈奴是北方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封建政权,??匈奴社会的发展在冒顿单于时达到鼎盛,并呈现出了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器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著名(图1-2)。其表现内容具有写实性,以鹿、马、牛、猛兽、猛兽衔鹿或??猛兽相斗等内容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美术发展中的几个人和事[J]. 奥迪. 美术大观. 2017(11)
[2]内蒙古美术的“当代”进程[J]. 王鹏瑞. 艺术工作. 2017(05)
[3]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与游牧美学[J]. 丁琪. 当代文坛. 2016(05)
[4]水墨人物画的当代精神指向及文化意义[J]. 梁占岩. 美术. 2016(04)
[5]视觉草原——内蒙古美术70年巡礼[J]. 乌力吉. 中国美术馆. 2016(01)
[6]为国难写真——抗战写生画概述[J]. 裔萼. 美术观察. 2015(11)
[7]新时期美术创作的主体性嬗变[J]. 王人杰. 美术观察. 2015(11)
[8]内蒙古现代美术的早期形态及其发展[J]. 苗瑞. 美术观察. 2015(10)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美术史著作述略[J]. 赵盼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03)
[10]身份与角色 再议当代少数民族美术的角色演变[J]. 谢建德. 新美术. 2015(09)
博士论文
[1]蒙古族文学审美意象研究[D]. 李叶.吉林大学 2017
[2]空间视域下的地域美术研究[D]. 刘佳帅.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向民间去”的美术理想与民间传统的发现与融合(1919-1945)[D]. 毛宁.中国美术学院 2017
[4]少数民族题材人物创作浅层化现象研究[D]. 陆春莉.天津大学 2014
[5]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D]. 格日勒图.上海大学 2011
[6]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 杨晶.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中央美术学院 2008
[8]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D]. 乌力吉.中央美术学院 2006
[9]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当代草原水墨人物画研究[D]. 索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2]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艺术特点分析[D]. 任乌日娜.西北民族大学 2014
[3]当代内蒙古工笔画创作的形式语言研究[D]. 额尔敦吐.内蒙古大学 2013
[4]布里亚特民族题材的当代工笔重彩画表现[D]. 芙蓉.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试论蒙古族题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D]. 孙石磊.中央民族大学 2012
[6]新时期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文化与艺术状态[D]. 孙玉宝.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7]北方草原民族游牧主题绘画的创作实践与研究[D]. 金鑫.中央民族大学 2009
[8]北方草原画派绘画品格的成因分析[D]. 韩雪岩.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41724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2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藏品)??23??
匈奴社会的发展在冒顿单于时达到鼎盛,并呈现出了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器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著名(图1-2)。其表现内容具有写实性,以鹿、马、牛、猛兽、猛兽衔鹿或??猛兽相斗等内容为主,造型手法上具有夸张性,以铜锡合金为材料,采用圆雕、镂雕的??方式打造而成,体现出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审美取向。魏晋时期,北方民族(鲜卑)建??立了北魏政权,鲜卑族积极融合中原文化,接受佛教文化,早已融汇于印度佛文化的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基因也融汇于其中,从此中国文明不只是流转于黄河长江之间了。??因包容而更加强盛,云闪石窟就是文明大汇聚的最好见证。为中华文化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粗犷野逸之美,出现了与中原文明不同的悠远、辽阔的审美品格。此外,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的往来也开启了唐代的文化大融合,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性依然十分??重要
图1-1阴山岩画??(图片1-1出自《蒙古族图案》,阿木尔巴图编著,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方游牧民族也进入了能够制造青铜器的时代,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以提升,除??岩画外,造型艺术又以纹饰和雕塑的形态体现在青铜饰品或器具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民族间文化艺术交融十分普遍。战国后期,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两大集团,即匈奴和东胡。匈奴是北方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封建政权,??匈奴社会的发展在冒顿单于时达到鼎盛,并呈现出了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独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器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著名(图1-2)。其表现内容具有写实性,以鹿、马、牛、猛兽、猛兽衔鹿或??猛兽相斗等内容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美术发展中的几个人和事[J]. 奥迪. 美术大观. 2017(11)
[2]内蒙古美术的“当代”进程[J]. 王鹏瑞. 艺术工作. 2017(05)
[3]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与游牧美学[J]. 丁琪. 当代文坛. 2016(05)
[4]水墨人物画的当代精神指向及文化意义[J]. 梁占岩. 美术. 2016(04)
[5]视觉草原——内蒙古美术70年巡礼[J]. 乌力吉. 中国美术馆. 2016(01)
[6]为国难写真——抗战写生画概述[J]. 裔萼. 美术观察. 2015(11)
[7]新时期美术创作的主体性嬗变[J]. 王人杰. 美术观察. 2015(11)
[8]内蒙古现代美术的早期形态及其发展[J]. 苗瑞. 美术观察. 2015(10)
[9]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美术史著作述略[J]. 赵盼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03)
[10]身份与角色 再议当代少数民族美术的角色演变[J]. 谢建德. 新美术. 2015(09)
博士论文
[1]蒙古族文学审美意象研究[D]. 李叶.吉林大学 2017
[2]空间视域下的地域美术研究[D]. 刘佳帅.山东师范大学 2017
[3]“向民间去”的美术理想与民间传统的发现与融合(1919-1945)[D]. 毛宁.中国美术学院 2017
[4]少数民族题材人物创作浅层化现象研究[D]. 陆春莉.天津大学 2014
[5]游牧文化视野中的蒙古族服饰研究[D]. 格日勒图.上海大学 2011
[6]刚性之美:蒙古族审美观念研究[D]. 杨晶.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中央美术学院 2008
[8]辽代墓葬艺术中的捺钵文化研究[D]. 乌力吉.中央美术学院 2006
[9]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0
硕士论文
[1]当代草原水墨人物画研究[D]. 索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2]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创作的艺术特点分析[D]. 任乌日娜.西北民族大学 2014
[3]当代内蒙古工笔画创作的形式语言研究[D]. 额尔敦吐.内蒙古大学 2013
[4]布里亚特民族题材的当代工笔重彩画表现[D]. 芙蓉.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试论蒙古族题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D]. 孙石磊.中央民族大学 2012
[6]新时期蒙古族题材工笔画的文化与艺术状态[D]. 孙玉宝.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7]北方草原民族游牧主题绘画的创作实践与研究[D]. 金鑫.中央民族大学 2009
[8]北方草原画派绘画品格的成因分析[D]. 韩雪岩.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41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4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