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壁画的比较及其当代意义 ——从《美人菩萨》与《维纳斯的诞生》的比较谈起
发布时间:2021-04-20 14:04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敦煌57窟壁画《美人菩萨》与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这两幅大家熟知的经典绘画的比较,来探讨中国与西方传统壁画的审美差异,认识东西方传统的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中的意义。利用比较分析这种研究方法,观照中国与西方在文化背景与审美意识层面上的异同、联系和相互影响;题材内容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与时代风尚的变迁;西方人擅长总结经验,理性分析,发明了多样的壁画材料,重视科学研究,钻研解剖、透视与光影变化规律;中国人侧重于写意、传神表现,不太重视外表肌理、质感的刻画,强调浓厚的哲学象征意味,突显艺术的本质特征。本文采用对话、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中西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优势以及演进倾向。2008年4月我跟随孙景波先生西部艺术考察,亲身体会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有如此伟大绝伦的传统艺术,这使我魂牵梦绕,久久不得脱身。中国百年的美术教育遵照着西洋模式,培养成了西方化的思维方式。面对当代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我不禁对照西方传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当代意义。比较研究为我们学习传统艺术精髓,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艺术,体会传统艺术的精神韵味...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传统壁画比较的动机
1.1 由亲身体会引发
1.2 比较分析的意义
1.3 传统壁画的范畴与概念
1.4 主线:《美人菩萨》与《维纳斯的诞生》同处于文化上升期
1.5 兼顾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1.6 画家比较
第二章 中西传统壁画多方面的比较
2.1 中西传统壁画题材方面的比较
2.1.1 《美人菩萨》属于佛教内容
2.1.2 简述中国传统壁画题材的演化历史
2.1.3 《维纳斯的诞生》属于希腊神话
2.1.4 简述西方传统壁画题材的演化历史
2.1.5 小结
2.2 中西传统壁画媒介材料方面的比较
2.2.1 第57窟《美人菩萨》的媒介材料
2.2.2 简述中国传统壁画材料的历史
2.2.3 重彩画与岩彩画
2.2.4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媒介材料
2.2.5 回顾西方传统壁画材料的变革历史
2.2.6 现代新技术——丙烯画
2.2.7 小结
2.3 中西传统壁画造型体系方面的比较
2.3.1 《美人菩萨》造型特点
2.3.2 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特征
2.3.3 "六法论"
2.3.4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造型特点
小结
2.4 中西传统壁画主题内涵方面的比较
2.4.1 第57窟《美人菩萨》的主题内涵
2.4.2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主题内涵
2.4.3 中西哲理观念与艺术对比
第三章 传统壁画对现代的影响
第四章 中西传统壁画比较的当代意义
4.1 学习传统的方法
4.2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传统壁画
4.3 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和观点
4.4 西方冷战思维和后殖民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本文编号:3149820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传统壁画比较的动机
1.1 由亲身体会引发
1.2 比较分析的意义
1.3 传统壁画的范畴与概念
1.4 主线:《美人菩萨》与《维纳斯的诞生》同处于文化上升期
1.5 兼顾同时期作品的比较
1.6 画家比较
第二章 中西传统壁画多方面的比较
2.1 中西传统壁画题材方面的比较
2.1.1 《美人菩萨》属于佛教内容
2.1.2 简述中国传统壁画题材的演化历史
2.1.3 《维纳斯的诞生》属于希腊神话
2.1.4 简述西方传统壁画题材的演化历史
2.1.5 小结
2.2 中西传统壁画媒介材料方面的比较
2.2.1 第57窟《美人菩萨》的媒介材料
2.2.2 简述中国传统壁画材料的历史
2.2.3 重彩画与岩彩画
2.2.4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媒介材料
2.2.5 回顾西方传统壁画材料的变革历史
2.2.6 现代新技术——丙烯画
2.2.7 小结
2.3 中西传统壁画造型体系方面的比较
2.3.1 《美人菩萨》造型特点
2.3.2 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特征
2.3.3 "六法论"
2.3.4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造型特点
小结
2.4 中西传统壁画主题内涵方面的比较
2.4.1 第57窟《美人菩萨》的主题内涵
2.4.2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主题内涵
2.4.3 中西哲理观念与艺术对比
第三章 传统壁画对现代的影响
第四章 中西传统壁画比较的当代意义
4.1 学习传统的方法
4.2 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传统壁画
4.3 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和观点
4.4 西方冷战思维和后殖民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本文编号:3149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4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