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水墨肌理表现研究
本文关键词:写意人物画水墨肌理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在所要说的水墨肌理这个题目,有史以来不停地伴随着中国画,只不过是辞汇展示的不同罢了。中国画中想要讲究的笔墨、线条等等都归于“笔触”、“笔痕”。不过这些笔触、笔痕如“屋漏痕”、“锥画沙”,笔墨中干湿、浓淡、润泽、枯涩都正好的显示出了一些肌理效果,正好是这样的笔触创造的肌理使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更加独特。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在其所著的《笔法记》中就提到了“笔有四垫: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的理论。尽管中国的古代还没有“肌理”这个词语,但是中国画向来都是非常注重线和墨在材料上的表达。线条必须是“一波三折”,墨块必须是“墨分五色”。古代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实践验证出点、线、面中所包含的肌理的特质。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王维在其所著的理论《山水诀》论述了“画道”就是水墨肌理的表现。在此以前中国画都依附于“重彩”。至唐宋开始,“水墨画”已经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中国画的画家们不光是致力于创造出水墨画的视觉审美效果——即仅仅在水和墨中创造出无穷的润与涩、黑与白、干与湿的肌理间对比的变化,同时也试图创建一个“微量”的审美空间艺术的精神境界。艺术家们这样的努力,不单是表现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同时也反映在各个朝代的绘画理论中。在这些理论中论述得最精妙的可能就要算天然的肌理与中国笔墨间的所相关联的理论了。清代的朱若极在《石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中论述了“山川之质,山川之饰”便也是说明了山川树石的肌理。而中国画的笔墨却又是取自于有着天然肌理的山川河流。中国画家们通过刻画这些天然的肌理不但逐步归纳出了它们造型的规律,而且作了类比与概括。比如山水皴法的运用、十八描在人物画中的运用等。
【关键词】:写意 水墨 肌理 中国画 人物画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7
- 2 研究特色7
- 3 研究内容7-8
- 第一章 写意与肌理的概述8-10
- 一、简述写意的概念8-9
- 二、简述肌理的概念9-10
- 第二章 肌理为什么在当代绘画中频繁出现10-12
- 一、观念的转变10
- 二、视觉心理学的影响10-12
- 第三章 传统绘画表现肌理的方式以及对写意人物画的影响12-16
- 一、传统人物画衣纹的表现对写意人物画的影响13-14
- 二、传统山水画皴法的表现对写意人物画的影响14-16
- 第四章 当代水墨形态下产生的肌理对写意人物画的影响16-20
- 一、水墨构成16-17
- 二、水墨试验17-18
- 三、水墨肌理18-19
- 四、水墨肌理与笔墨之间的关系19-20
- 第五章 个人肌理表现研究实践20-22
- 第六章 结语22-23
- 参考文献23-24
- 致谢24-25
- 个人简历25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赦;;进退维谷:当代水墨大写意人物画之境遇及反思[J];美术;2007年10期
2 张华;;关于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4期
3 薛峰;;赵曼的写意人物画[J];美与时代(中);2010年11期
4 梁雨;;感受色彩——论写意人物画中色彩运用[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3期
5 梁雨;;感受色彩——论写意人物画中色彩运用[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6 张大会;;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发展情况刍议[J];群文天地;2011年11期
7 乔一秀;;浅谈写意人物画[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8 刘德宾;;写意人物画教学的五种结合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9 李雪松;;论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的泛艳俗性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10 岳海波;;写意人物画技法举要(二)[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陇南市成县同谷书画院 王沛强;谈当代写意人物画写生[N];甘肃日报;2011年
2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龙瑞;胸中墨象笔底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之气[N];美术报;2009年
4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之气[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汪为胜;一派崇高肃毅气[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张书 通讯员 李晓梅;有形之笔绘无形之心[N];湖南经济报;2007年
7 聂危谷;亦工亦写 刚柔并济[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徐恩存;耕耘者的辛劳与收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刘君;雅逸俊秀 超凡脱俗[N];美术报;2008年
10 贾德江;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一面旗帜[N];中国文化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松;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泛艳俗性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庆娣;中国写意人物画中的“传神”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浅谈写意人物画的传统特征及启示[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刘素之;新疆当代写意人物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杰;新中国以来写意人物画表现语言的演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希;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情感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腾;写意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关系的认识与体验[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8 焦晓杰;论现代写意人物画创作中的形与意[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宗晗;写意人物画写生中个人探索[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10 窦金芳;现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笔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写意人物画水墨肌理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1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