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考察
发布时间:2021-05-23 19:36
祭祖在中国传统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表现,与之相伴随,民间祭影像也成为中国历代重要的造像题材。本文以图像与文献相参证,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梳理民间祭影像的历史;在考察民间祭影像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标准,探讨了单人民间祭影像、双人夫妇祭影像的图像样式,多代民间祭影像的时代特征及家堂、神轴、宗谱等一些特殊的民间祭影像,通过图像对比,寻找其中习传、演变的过程。本文将民间祭影像纳入历史与民俗的视野,探讨传神理论与画谱形式对民间祭影像绘制的影响,对主要绘制方式进行总结。同时,在习俗应用方面,配合着传统的祭祖习惯,发现其有着整体意义上的规律与不同。收宗敬族是祭拜民间祖影像的根本目的。本文将民间祭影像置于其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对民间祭影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探究,认为:民间祭影像的存在分歧缘于崇儒抑释的“道统”之争;在儒家的伦理规范要求下,祭影像中的祖先形象出现了性别差异;民间趋吉求利思想的影响,使祭影像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关于民间祭影像的圣化则是为了满足祭祀情境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解题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历史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溯源
第二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衍流
一 偶尔的社会事像:汉魏时期的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二 敦煌"邈影"、"写真像"与唐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三 宋元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拓展
四 明清以降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鼎盛与异变
第二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家族结构反映下的单人祭祀性民间祖影像和多人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一 敦煌P.4522v、P.2002v白描画稿:早期的单人祭影像
二 "开芳宴"图式体系的双人夫妇祭影像
第二节 权力制度制约下的单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与多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一 单代祭影像、多代祭影像及其时间落差
二 明朝祭祖礼制的改革与多代祭影像
第三节 家堂、神子、宗谱:功能需求拓展下的特殊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第三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精神内涵及其文化意义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影像的存在之争及性别差异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存在之争与祖先崇拜
二 儒学伦理与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中祖先形象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圣化和世俗化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中祖先形象的圣化
二 民间祭影像中祖先服饰的文化内涵
三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图像表现的世俗化
第四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及其祭拜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与传神画论、画谱
二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表现
三 三种不同的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绘制方式:写生、揭帛与追容
第二节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
一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时间
二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地点
三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仪式
结语
附表1 清代民间祭影像风俗文献记载一览表
附表2 民国民间祭影像风俗文献记载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J]. 王日根,张先刚. 历史研究. 2008(02)
[2]南宋史氏祖像的绘制年代与冠服考[J]. 杨古城.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3]18世纪一个贡生眼中的徽州社会——关于《澂潭山房古文存稿》的史料价值[J]. 王振忠.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1)
[4]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关于莫高窟供养人画像研究之一[J]. 郑炳林. 敦煌研究. 2006(06)
[5]敦煌写真邈真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画之写真肖像艺术[J].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 2006(01)
[6]祖先崇拜与中国佛教造像的世俗化[J]. 肖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6(01)
[7]肖像画与相术[J].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6)
[8]儒家的美术价值观及其人学基础[J]. 王波,梁燕. 船山学刊. 2005(03)
[9]元代画家王绎的《写像秘诀》与肖像程式[J]. 金松. 美术大观. 2005(07)
[10]论相学与中国传统肖像画[J]. 李家田. 美术观察. 2005(01)
硕士论文
[1]历代孔子造像考察[D]. 孔德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2]元代皇室祭祖文化研究[D]. 侯亚伟.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2867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解题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历史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溯源
第二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衍流
一 偶尔的社会事像:汉魏时期的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二 敦煌"邈影"、"写真像"与唐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三 宋元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拓展
四 明清以降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鼎盛与异变
第二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家族结构反映下的单人祭祀性民间祖影像和多人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一 敦煌P.4522v、P.2002v白描画稿:早期的单人祭影像
二 "开芳宴"图式体系的双人夫妇祭影像
第二节 权力制度制约下的单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与多代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一 单代祭影像、多代祭影像及其时间落差
二 明朝祭祖礼制的改革与多代祭影像
第三节 家堂、神子、宗谱:功能需求拓展下的特殊祭祀性民间祖影像
第三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精神内涵及其文化意义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影像的存在之争及性别差异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存在之争与祖先崇拜
二 儒学伦理与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中祖先形象的性别差异
第二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圣化和世俗化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中祖先形象的圣化
二 民间祭影像中祖先服饰的文化内涵
三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图像表现的世俗化
第四章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及其祭拜
第一节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
一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与传神画论、画谱
二 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的绘制表现
三 三种不同的祭祀性民间祖影像绘制方式:写生、揭帛与追容
第二节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
一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时间
二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地点
三 民间祖影像的祭拜仪式
结语
附表1 清代民间祭影像风俗文献记载一览表
附表2 民国民间祭影像风俗文献记载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J]. 王日根,张先刚. 历史研究. 2008(02)
[2]南宋史氏祖像的绘制年代与冠服考[J]. 杨古城.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3]18世纪一个贡生眼中的徽州社会——关于《澂潭山房古文存稿》的史料价值[J]. 王振忠.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1)
[4]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关于莫高窟供养人画像研究之一[J]. 郑炳林. 敦煌研究. 2006(06)
[5]敦煌写真邈真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画之写真肖像艺术[J].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 2006(01)
[6]祖先崇拜与中国佛教造像的世俗化[J]. 肖屏.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6(01)
[7]肖像画与相术[J].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06)
[8]儒家的美术价值观及其人学基础[J]. 王波,梁燕. 船山学刊. 2005(03)
[9]元代画家王绎的《写像秘诀》与肖像程式[J]. 金松. 美术大观. 2005(07)
[10]论相学与中国传统肖像画[J]. 李家田. 美术观察. 2005(01)
硕士论文
[1]历代孔子造像考察[D]. 孔德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2]元代皇室祭祖文化研究[D]. 侯亚伟.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2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0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