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琵琶行》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07:31
  在中国文学上,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他的艺术才情创作了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尔后,这一经典诗歌便不断被人们以绘画形式进行演绎,就是在这种不断演绎、改写的过程中,《琵琶行》诗歌及其故事便逐渐演化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画题,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本文即以《琵琶行》画题为研究对象,用三个章节探讨《琵琶行》诗歌艺术对绘画艺术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一章主要围绕诗歌文本及图像资源分析《琵琶行》历史故事画题的创作动因等,从客观的角度重现时代的审美情怀和人文关怀。第二章讨论相关的文学、政治、经济等宏观时代情景逻辑与画家的关系,且联系画家个人审美观,借用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理论,具体探讨语言符号如何转化为图像符号,试图以小见大地理解其他诗意画创作的规律。第三章分析《琵琶行》图像类型和构图审美形式特征,并讨论图像语言的历史渊源,总结出《琵琶行》画题的特点、价值、诗意画的艺术创作方法,揭示出《琵琶行》画题巨大的艺术魅力。其中,在讨论诗歌向绘画转化的具体过程及《琵琶行》绘画作品图像特征时,均采用个案分析。围绕《琵琶行》画题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并非是一个“边缘个案”,而是在美术史上具有普遍性的典型...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及研究
    二、《琵琶行》相关作品考察及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第一章 《琵琶行》情结
    第一节 《琵琶行》之文学蓝本
        一、《琵琶行》诗歌的作者
        二、《琵琶行》诗歌的创作背景
        三、《琵琶行》诗歌的特色及艺术价值
    第二节 《琵琶行》之绘画作品
        一、明清时期《琵琶行》绘画作品
        二、现当代《琵琶行》绘画作品
    第三节 《琵琶行》绘画的创作动因分析
        一、特定的创作情境
        二、特定的创作意象
第二章 《琵琶行》诗歌向绘画转化的过程
    第一节 影响诗画转化的因素
        一、时代的情景逻辑
        二、画家的个人审美观
    第二节 诗画转化的通道
        一、破译和彰显主题
        二、破解与选择语象
        三、想象力的运用
        四、选择“有意味的形式”
    第三节 诗画转化的方法
        一、“全译”:“直译”、“改译”
        二、“变译”
        三、引进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第四节 方人定《琵琶行》组画分析
第三章 《琵琶行》绘画的图像解读
    第一节 图像类型和画风分析
        一、“共赏”图
        二、“独奏”图
    第二节 图像构图的审美形式
        一、立轴作品构图
        二、横卷作品构图
        三、扇页作品构图
        四、小幅作品构图
        五、册页作品构图
    第三节 图像语言的历史渊源
        一、山水画的传承
        二、仕女画的突破
        三、文人画的追求
    第四节 仇英《浔阳琵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坡词中“雨”意象的审美意蕴[J]. 张美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6)
[2]难以归类的保罗·克利[J]. 张晓菊.  文艺研究. 2009(12)
[3]《诗人主客图》的文献综述研究[J]. 赵子抄,李寅生.  唐都学刊. 2009(05)
[4]学术话语二元构成视角下的中国翻译绘画类比[J]. 庞秀成,刘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5]一叶风随万里身———由《琵琶行》图轴谈元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J]. 孙胜.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师版). 2007(02)
[6]论“语象”[J]. 孙春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7]说"文人画"[J]. 吴宇华.  书画艺术. 2003(05)
[8]《琵琶行》的文学解读[J]. 王新玲.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3)
[9]从绘画与音乐角度读解《琵琶行》[J]. 张金龙.  莆田学院学报. 2003(02)
[10]《琵琶行图》赏析[J]. 文淦.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3(04)

博士论文
[1]“雅集”绘画题材在李氏朝鲜的流布研究[D]. 金宝敬.南京艺术学院 2009
[2]故宫藏《洛神赋图》之图像研究[D]. 周宗亚.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8
[3]《文姬归汉》图像新探[D]. 邵彦.中央美术学院 2004
[4]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D]. 刘晔.南京艺术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诗画关系与蓉子诗歌的意境建构[D]. 潘琴.西南大学 2010
[2]明代仕女画述略[D]. 张世娟.苏州大学 2009
[3]中西美学史上的“诗画关系论”研究[D]. 过晓红.南京艺术学院 2007
[4]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D]. 宋珮.南京艺术学院 2007
[5]傅抱石人物画艺术初探[D]. 李信斐.曲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3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03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