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世俗文化陶染下的宋代风俗画

发布时间:2021-05-31 19:39
  该论文旨在超越仅局限于美术物态史谈论美术作品的模式,将宋代风俗画放在宋代世俗文化这一广阔的背景之上加以关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论证了宋代世俗文化给予宋代风俗画之直接影响和一些隐形的间接联系。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宋代的工农业生产及商业活动因此而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市民阶层历史性的崛起导致了市民审美文化的高度发达,从而带动了风俗画的兴起。宋代统治阶级倾心于打造一个兴文抑武的社会风气,且亲身躬行倘徉于翰墨,同时乐于支持反映太平盛世风俗画,因此两宋画院在风俗画创作方面作为主力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宋代风俗画的表现层面也因此而更加的立体化,乡村生活、市井百态乃至于皇家园林中的集会均在风俗画中得以表现。理学的兴起为宋代风俗画的创作提供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即人们所说的“格物象真”,在这样的治学态度下,宋代风俗亦将中国古代写实绘画推向了历史高潮。书画市场的大量涌现则直接的刺激了风俗画的需求量及风俗画的普及,从而又间接地为风俗画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论文不仅对宋代风俗画的多样面貌进行了梳理,而且将其与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进行了联系考察,从而在社会学的意义上阐释了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及...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社会转型为世俗文化兴盛创造条件
    (一)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商业发展
    (二) 市民文化逐渐兴盛
    (三) 士人阶层造就特殊文化氛围
二 世俗文化的兴盛为风俗画繁荣奠定基础
    (一) “兴文抑武”促进风俗画发展
    (二) 经济兴盛及文化繁荣带动风俗画的繁盛
    (三) 宫廷的风俗趣味推动风俗画繁荣
三 世俗文化陶染下的宋代风俗画美学思想
    (一) 宋风俗画中的市民美学思想
        1 俗文化与雅文化并存
        2 俗文化与雅文化互相融合
    (二) 风俗画中的理学美学思想
        1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 “格物象真”的美学观
    (三) 风俗画中体现的时代性
        1 游戏化生活理念
        2 对儿童关注的提高
    (四) 宋代风俗画中体现的民族特征
四 世俗文化陶染下风俗画取得辉煌成就
    (一) 风俗画的多种形态
        1 表现市民风情
        2 表现乡村趣味
        3 表现贵族生活
    (二) 风俗画的文献价值
    (三) 风俗画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人物画向世俗题材拓殖状况与风俗画兴起的原因[J]. 程波涛.  阅江学刊. 2010(05)
[2]论两宋画院画家的“风俗情结”与两宋风俗画的“宫廷赞助”[J]. 吕少卿.  艺苑. 2010(01)
[3]浅析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J]. 黄卫霞.  美术大观. 2009(12)
[4]略论两宋风俗画的美学涵义[J]. 吕少卿.  艺苑. 2008(01)
[5]浅谈绘画构图[J]. 宫丽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6]浅谈“意境”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作用[J]. 宫丽慧.  美术大观. 2006(02)
[7]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宋代文学通论》读后[J]. 高克勤.  学术月刊. 1998(08)

硕士论文
[1]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审美考察[D]. 周怡.南京艺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08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08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