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墨兰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7 05:18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晚年居住上海,是晚清民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他的作品题材宽泛,尤以写意花卉和蔬果作品居多,既继承了传统文人绘画的儒雅之风,有标榜自娱的深刻内涵;同时能顺应时势之推移,生活之反映,创造新的笔墨语言,作品体现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念。其在艺术上的影响力源于他的画学感悟和笔墨创新,“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则难。”、“画当出己意,摹仿堕尘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他认为学习旁人的技法容易,但是有自己的创造比较难;并且认为,一味的摹仿古人即使能假以乱真、十分相像,却没有自己的创新,最终只会落后于古人。吴昌硕喜作墨兰,以篆书、隶书和草书融合的笔法绘制兰花,形成更为豪纵、苍劲和浑厚的墨兰形态,此为吴昌硕的独创。其墨兰笔墨语言的形成是在师承徐渭、石涛、八大山人、郑燮的传统墨兰,及晚清至民国局势混乱、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本土文化的交汇、西方贸易的输入的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复杂背景下,结合他深厚的诗文修养和书法功底不断丰富完善的一个过程。其中很重要的是对前人画兰的继承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人格因素、尚古书法和画学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他独有的墨兰绘画风格。其墨兰图的构图形式和丰富的构图元素彰显...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吴昌硕《墨笔花鸟山水图》册页(局部)纸本墨??笔31><35.3cm?1927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之”字型的构图是花鸟画条幅形式常见的构图形式,吴昌硕的墨兰图中有多幅??用此形式,将各构成元素串联一起统一画面加强各元素间的关联。立轴墨兰《兰??桂顽石图》(图2)使用“之”字型构图,画面中有两处山石,右上方的山石后??伸出几枝桂树枝干,叶子设色并用浓墨勾出茎络,藤黄点出绵密的桂花;山石前??绘一丛兰浓墨撇叶,花瓣设色墨色较淡,兰叶伸展到左下的岩石后面,最后在左??上角空白处题跋。由此可以梳理前后关系,左下方的岩石最前,其次是丛兰再是??右上的大块岩石最后是那几枝桂树枝干,布局的走向呈“之”字。这种构图形式??可以规避画面重心有偏移的现象,显得灵活又能均衡物象的排列。??25??
美术出版社收藏??四、二角形构图??吴昌硕的《幽兰灵石图》(图3)采用的是三角构图,这种构图表现的物象??比较整体、集中。假山石用浓墨勾形、淡墨擦染山体由右下往左上倾斜,将条幅??分割成上下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假山前方绘一丛兰花墨色浓郁的兰叶多往左下弯??曲,假山与兰花作为画面主体被集中到一个坚实的三角形中且重心偏左下;右上??方的布白处吴昌硕精心写了五列题跋,由焦墨挥洒写出并且布局上左高右低,与??假山形成的斜角呼应,画面空间分割清晰,主体的三角构图与题诗的书写布局互??补使画面构图平稳。并且在墨色的布局上,浓墨挥与的题跋弥补/重心偏下的问??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昌硕花卉画的特性[J]. 李周玹. 中国书画. 2014(03)
[2]刚劲婀娜 带躁方润——读吴昌硕《墨兰》册页[J]. 马启雄. 中学生时代. 2006(12)
[3]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J]. 万新华. 艺术探索. 2005(04)
[4]昔日“君子”凭谁赏——兰蕙(兰画、兰花、兰谱)由雅入俗的文化变迁[J]. 吴厚炎.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5]《兰文化探微》之二 兰芬馥郁自高洁——作为文化符号的兰(蕙)[J]. 吴厚炎.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7(03)
博士论文
[1]墨兰—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于绘画艺术中的体现[D]. 郭晓芳.中国美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吴昌硕写意梅花研究[D]. 李冉.曲阜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5949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吴昌硕《墨笔花鸟山水图》册页(局部)纸本墨??笔31><35.3cm?1927年浙江省博物馆藏??
‘‘之”字型的构图是花鸟画条幅形式常见的构图形式,吴昌硕的墨兰图中有多幅??用此形式,将各构成元素串联一起统一画面加强各元素间的关联。立轴墨兰《兰??桂顽石图》(图2)使用“之”字型构图,画面中有两处山石,右上方的山石后??伸出几枝桂树枝干,叶子设色并用浓墨勾出茎络,藤黄点出绵密的桂花;山石前??绘一丛兰浓墨撇叶,花瓣设色墨色较淡,兰叶伸展到左下的岩石后面,最后在左??上角空白处题跋。由此可以梳理前后关系,左下方的岩石最前,其次是丛兰再是??右上的大块岩石最后是那几枝桂树枝干,布局的走向呈“之”字。这种构图形式??可以规避画面重心有偏移的现象,显得灵活又能均衡物象的排列。??25??
美术出版社收藏??四、二角形构图??吴昌硕的《幽兰灵石图》(图3)采用的是三角构图,这种构图表现的物象??比较整体、集中。假山石用浓墨勾形、淡墨擦染山体由右下往左上倾斜,将条幅??分割成上下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假山前方绘一丛兰花墨色浓郁的兰叶多往左下弯??曲,假山与兰花作为画面主体被集中到一个坚实的三角形中且重心偏左下;右上??方的布白处吴昌硕精心写了五列题跋,由焦墨挥洒写出并且布局上左高右低,与??假山形成的斜角呼应,画面空间分割清晰,主体的三角构图与题诗的书写布局互??补使画面构图平稳。并且在墨色的布局上,浓墨挥与的题跋弥补/重心偏下的问??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昌硕花卉画的特性[J]. 李周玹. 中国书画. 2014(03)
[2]刚劲婀娜 带躁方润——读吴昌硕《墨兰》册页[J]. 马启雄. 中学生时代. 2006(12)
[3]吴昌硕研究之回顾与省思[J]. 万新华. 艺术探索. 2005(04)
[4]昔日“君子”凭谁赏——兰蕙(兰画、兰花、兰谱)由雅入俗的文化变迁[J]. 吴厚炎.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5]《兰文化探微》之二 兰芬馥郁自高洁——作为文化符号的兰(蕙)[J]. 吴厚炎. 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7(03)
博士论文
[1]墨兰—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于绘画艺术中的体现[D]. 郭晓芳.中国美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吴昌硕写意梅花研究[D]. 李冉.曲阜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15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1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