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寒山拾得题材的浮世绘研究——以“见立”手法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6-13 19:08
  寒山拾得题材是我国绘画史上出现频率高、存世作品多的重要题材,在日本也有着独特的继承和发展。采用"见立"手法创作的寒拾题材日本浮世绘,在今天看来很多都是极具创意的作品。本文从"见立"手法入手,梳理出寒拾题材浮世绘中常见的三种类型的见立绘,并与同类题材的中国版画对比,总结"见立"手法的创作意图和特点。寒拾题材从源自中国的禅宗题材逐渐融入描绘江户世俗生活的浮世绘中,呈现出自上而下、由雅至俗的发展过程,其变化背后包含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心理。 

【文章来源】: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4)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寒山拾得题材的浮世绘研究——以“见立”手法为中心


《见立寒山拾得图》石川丰信作

石川图,石川,歌舞伎


此外,还有一种置换人物所持器物的见立绘,加大了人物身份的辨识难度。石川丰信的役者绘(图3)中用夸张的大笔代替扫帚、写有“松竹梅”的卷轴来代替经卷,表面上描绘的是新年伊始恋人一起新春试笔(日语为「書初」或「筆始」)的场景,但在见立绘中的解读并没有这么简单。人形净琉璃、歌舞伎里有《阿七与吉三》的剧目,讲的是天和三年(1683)春天因放火罪被判死刑的十六岁少女阿七的故事。阿七是江户本乡蔬菜店老板家的女儿,因自家失火暂住在吉祥寺里,与寺中杂役吉三郎相恋。阿七家重建搬走后因对吉三郎念念不忘,铤而走险想通过放火再次回到寺里与吉三郎见面,没想到酿成大祸。这出荒唐的悲剧被写进小说、戏剧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丰信所绘的是当红歌舞伎演员,根据装扮可以断定拿着笔、长袖上有黑色圆圈信封纹的是扮演阿七的中村喜代三郎(1721-1777,因在宝永四年(1707)歌舞伎名演员岚喜代三郎喜爱演阿七,他的家纹成为阿七特有的标志),手里展开纸卷、身上有着“吉”字纹的是扮演吉三的尾上菊五郎(1717-1784)。卷轴上书写的大字“松竹梅”是阿七十一岁时向汤岛神社献纳时写在牌匾上的字,牌匾上因写有阿七的真实年龄,她在放火后没有被免除死罪。通过当红歌舞伎演员身上的家纹联想到“阿七与吉三”的故事,再通过两人“展卷拿笔”的造型联想到“展卷持帚”的寒山拾得,把三个层次的三种形象重叠在一幅画中。类似置换所持器物的创意还有北尾重政的作品,用乐谱代替经卷、用三弦琴代替扫帚,描绘了研习曲艺的艺伎。[4]1.2 四睡图

寒山拾得题材的浮世绘研究——以“见立”手法为中心


《风流四睡》英一蝶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演变[J]. 崔小敬.  宗教学研究. 2010(03)
[2]寒山在日本的经典化及其影响[J]. 甘正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3]日本寒山题材绘画创作及其渊源[J]. 罗时进.  文艺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228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8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