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色彩语言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毕业创作《城市风景》系列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4 10:09
  丝网版画是版画家族中最具潜力的版种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色彩语言是其中关键的构成元素与表现手法,它使艺术家的观念与情感得以更充分地表达,尤其是在对于色彩语言的应用探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丝网版画因其自身的“平面性”、“间接复制性”、以及对色彩的高度概括性等特征而使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新媒介的融合与拓展下,丝网版画较其他版种更为多元化。本论文将通过四章内容来分析色彩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概念及研究应用以及其形成意义。首先简要概述丝网版画的历史,在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为我们带来的社会与艺术价值,表明研究的意义。第一章论述色彩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色彩学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阐述丝网版画中色彩的特点。第二章选取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不同风格的丝网版画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归纳出丝网版画的色彩语言特点。第三章结合个人的毕业创作作品,从创作材料以及色彩叠加语言入手,研究语言表现特点在《城市风景》系列中的多样性,从而阐述笔者是如何将丝网版画的本体语言应用到毕业创作进行实践创新的。第四章是通过以上的探究得出结论进行总结阐述,色彩语言对丝网版画的整体价值,...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色彩语言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毕业创作《城市风景》系列为例


罗伯特·劳森伯格《超速》

吉尔


到分版套色阶段,直至最后的印制都需要亲自完成,并和其他版种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作数量以及艺术家的亲笔署名。丝网版画的出现当即成为版画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颠覆了凹凸平三版种在色彩上的局限性,不仅将色彩作为其主要的形式语言特征,在制版程序上,也融入了现代化科技的手段。例如罗伯特·劳森伯格的代表作品《超速》(如图 1-1)利用丝网印刷技术结合实物图像拼贴的方式进行创作,按照艺术家的审美直觉将身边发生的事件展示在画面上,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丝网版画与色彩语言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性。同其他三大版种相比而言,丝网版画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轻松地将不同色系的图像印制在承印物之上,并且画面的色彩效果饱和、丰富。因此在上世纪中叶艺术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绘画色彩领域的研究,在丝网版画创作中,通过色彩中色相与明度两种鲜明的对比,以及大胆运用暖色与冷色两种色调对比以传达个人对时代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评价,例如吉尔·伯特与乔治兄弟的作品《SweetKurd》(如图 1-2)。黑格尔《美学》中说“颜色感兴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就色调构图的一种能力,所有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1],这也能够说明在丝网版画创作中,色彩语言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的重要性。

安迪,霍尔,作品


此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更深入地探寻丝网版画的色彩语言之美,通过对版画图式分析以及形式语言的应用研究,使其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实现与当代科技文化的融合。版画属于间接性艺术,同国画、水彩等许多绘画艺术相比,其更多的是需要创作者自己具有强烈的个性以及丰富的情感,通过凝练及归纳等多种方式,以版的载体,使用各种材料以及表现技法,采用不同的构成方式,然后表达出其不同的情感以及理念。例如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丝网作品(如图 2-1)通过照相制版或复印的手法,利用媒介的便捷性、广泛性,复制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和流行商品,表达不同于传统的当代审美趣味。另一位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蝴蝶》(如图 2-2),通过丝印特有的网点形成强烈的抽象感,并在创作中加入其标志性的“波点”元素,使得画面充满装饰意味。纵观近二十年世界各国的当代版画艺术,可以明显的发现,目前的版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传统的艺术本体结构以及多样的视觉呈现。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版画的视觉艺术,结合当代的一些现代要素,为读者呈现一种新的图像阅读方式。那么我们在丝网版画创作实践中,应当不拘泥于传统的印法,尝试加入新的造型元素和技法语言,能使丝网版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更加多元化,表现丝网版画特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新定义丝网版画的特征[J]. 刘益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3)
[2]丝网版画作品视觉元素的构建[J]. 张新江.  丝网印刷. 2008(11)
[3]丝网版画——版画新的生长点[J]. 刘安宁.  网印工业. 1999(02)

硕士论文
[1]丝网版画创作实践的思考[D]. 兀倩懿.西安美术学院 2016
[2]丝网版画特色语言的创新研究[D]. 刘玥.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色彩与印痕——丝网版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D]. 丁梦涛.中央美术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229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9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b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