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虚实相生,境生象外” ——论水彩风景画的意境营造

发布时间:2021-06-14 13:06
  优秀的水彩风景画作品在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的交融渗透中,成就“超以象外,得其寰中”的微妙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由客观自然物象的诱发下而产生的富有启示性的意象空间,是我们从有限的自然景物中解读出来的深沉内涵,是象外之意,景的升华,是水彩风景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本文集中在“虚实相生”上来研究水彩风景的意境营造。首先阐述了当代中国水彩风景主要审美特征—意境美,并分析中国水彩风景追求意境审美的原因。再对水彩艺术创造过程中意境的生成要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阐释与探寻,把握虚实相生在意境营造中的核心地位,归纳意境结构中运用“虚实相生”几种手法。紧接着,在中国意境论这个广而深的大环境下,根据前辈美学家的研究成果,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阐释水彩风景艺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实现意境创造。在物质方面,针对画面物质形式语言:构图、留白及其造型语言水和笔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精神方面,根据审美关系角度,探讨画者绘画技巧与自身精神修养,观者面对实的形象与观后产生的虚的不尽联想之间相互作用的虚实辩证关系。最后具体品析当代水彩风景典型佳作,从当前写实、写意、装饰抽象几大类表现风格来探讨水彩风景各种“意境”类型的创造,研究和总结... 

【文章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当代水彩风景画的意境美
    2.1 当代水彩风景画的艺术特征——意境
    2.2 中国水彩风景意境审美追求的形成原因
        2.2.1 风景题材自身优美抒情
        2.2.2 水彩艺术语言富有诗意气质
        2.2.3 中国山水画对水彩风景的影响
        2.2.4 中国艺术家主体的精神呈现
第三章 “虚实相生”在水彩风景意境创构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3.1 水彩风景意境简析
        3.1.1 水彩风景画意境的生成
        3.1.2 试析水彩风景画意境的表现形式
    3.2 水彩风景中的虚实相生与意境
        3.2.1 虚实相生,境生象外
        3.2.2 水彩风景意境结构中“虚实相生”常用几种手法
第四章 中国水彩风景意境营造中“虚实相生”的实现
    4.1 水彩风景画虚实相生的物质实现
        4.1.1 构图的虚实组织
        4.1.2 留白的虚实经营
        4.1.3 造型语言的虚实表达
    4.2 水彩风景画虚实相生的精神实现
        4.2.1 画者:艺术精神与表现能力
        4.2.2 观者:视觉审美与主观联想
第五章 中国水彩风景作品中“虚实相生”的运用
    5.1 写实类水彩风景意境:实写为主,实中寓虚
    5.2 写意类水彩风景意境:虚写为主、以虚寓实
    5.3 装饰类抽象类水彩风景意境:虚实对比虚实互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张洪亮水彩画艺术的形式美[J]. 高飞,张洪亮.  艺术教育. 2012(01)
[2]论水彩意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J]. 张晓韬.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4)
[3]艺术审美的中国传统人生[J]. 李富贵,柳青华.  大舞台. 2011(01)
[4]水彩画语境的诗化之美——从技法探索的角度谈实践与创作[J]. 王洁.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12)
[5]当代中国水彩画对“意境”美学观念的借鉴[J]. 陈根雄,朱辉.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0(03)
[6]浅谈山水画论中“虚实相生”的构图法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运用[J]. 阚蔚.  大众文艺. 2010(11)
[7]例析诗歌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运用[J]. 赵超.  文学教育(上). 2010(04)
[8]空白的精神——水彩画中的留白[J]. 雷勇斌.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03)
[9]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 傅强.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10)
[10]艺术意境创造过程中虚实相生律的运用[J]. 邓溪燕.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硕士论文
[1]探拾中国水彩的“水墨情怀”和“哲学智慧”[D]. 王默.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29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29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