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材料的介入对当代重彩绘
发布时间:2021-07-03 23:53
中国当代重彩画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深入挖掘传统重彩绘画、借鉴当代艺术观念,在东、西方艺术碰撞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以矿物质材料介入重彩绘画中,形成新的审美取向以及艺术观念上的变革为重点,通过对当代重彩绘画发展与现状的梳理,探寻其艺术轨迹。阐述了通过当代重彩艺术家在重彩艺术观念、材料、色彩意识、肌理制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拓展,形成了当代重彩绘画的重要表现方式。并通过对矿物质材料在当代重彩画中的运用,阐述引发画面的形式构成、色彩视觉张力、材料产生的肌理感、制作手段等多元表现与变革,加快了中国画向当代的推进。论证了材料介入,不仅丰富了重彩绘画表面,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当代中国画全新的审美空间,对当代中国重彩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引导意义。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雾中苗女》局部2012年?图3.2《盛妆苗女》67X67cm?1995年??蒋采苹的花卉作品也有独特的美感,这种特色的形成同样与当代重彩语言的??建构密不可分
?碩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MW??图3.?3《筛月》80X80cm?1991年?图3.?4《金色蕉》84X84cm?1998年??Pilfc??图3.?5《老芭蕉与小芭蕉》156X?156cm?2002年??在芭蕉系列创作中《老芭蕉与小芭蕉》(图3.5),画家对芭蕉不是一味的??对固有色进行描绘,而是主观的处理色彩关系,根据画面需要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设色,增强纯度与明度对比。画面有意的放大了绿色的嫩芽,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与背景深色的老芭蕉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从颜色上有区分在明度上也体??现十分明显,不但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使画面具有装饰性意味。蒋采??苹把所要传递的情感通过色彩展现出来,是画家与材料对话的体现。在蒋采苹运??用矿物质颜料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矿物材料的独特性,也打破了传??统重彩画的表现形式。??在她的作品中天然矿物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结合很好的发挥了材质的特??性并且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审美价值,并且把西方现代艺术融入在??当代重彩画中,打破了传统的画面构成、色彩体系,为当代重彩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当代重彩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可能性。??18??
?碩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MW??图3.?3《筛月》80X80cm?1991年?图3.?4《金色蕉》84X84cm?1998年??Pilfc??图3.?5《老芭蕉与小芭蕉》156X?156cm?2002年??在芭蕉系列创作中《老芭蕉与小芭蕉》(图3.5),画家对芭蕉不是一味的??对固有色进行描绘,而是主观的处理色彩关系,根据画面需要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设色,增强纯度与明度对比。画面有意的放大了绿色的嫩芽,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与背景深色的老芭蕉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从颜色上有区分在明度上也体??现十分明显,不但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使画面具有装饰性意味。蒋采??苹把所要传递的情感通过色彩展现出来,是画家与材料对话的体现。在蒋采苹运??用矿物质颜料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矿物材料的独特性,也打破了传??统重彩画的表现形式。??在她的作品中天然矿物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结合很好的发挥了材质的特??性并且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审美价值,并且把西方现代艺术融入在??当代重彩画中,打破了传统的画面构成、色彩体系,为当代重彩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当代重彩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可能性。??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蒋采苹绘画语言研究[J]. 刘继斌. 青年文学家. 2015(02)
[2]浅谈当代岩彩画的传承与拓展[J]. 宋丽荣. 艺术教育. 2011(10)
[3]岩彩:文化属性与当代意识——在中国岩彩画20年与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上的演讲[J]. 张晓凌. 中国艺术. 2010(04)
[4]澄怀观道——反思中国岩彩绘画之历程[J]. 胡明哲. 中国艺术. 2010(04)
[5]岩彩与微尘——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胡明哲访谈[J]. 纳禾雅. 中国艺术. 2009(01)
[6]开放中的审美突破与文化穿越——中国美术改革发展30年[J]. 尚辉. 艺术百家. 2009(01)
[7]中国重彩画的失落与重现[J]. 蒋采萍. 艺术研究. 2007(03)
[8]谈现代重彩画创作的色彩表现[J]. 余颖. 国画家. 2005(01)
[9]关于岩彩的对话[J]. 宫建华. 艺术研究. 2004(02)
[10]走进重彩[J]. 唐秀玲. 美术.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国工笔画评价标准体系的探究与建构—重绘画性视角[D]. 王希.天津大学 2015
[2]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 尚莹辉.天津大学 2010
[3]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D]. 叶健.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关于重彩画铜箔材料的应用性研究[D]. 潘亚琼.山东大学 2019
[2]岩彩材料的质感与艺术审美表达[D]. 胡秀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重彩画材料的拓展与艺术表现[D]. 王建欣.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新时期中国工笔画色彩观的转变研究[D]. 李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5]“色彩重现”—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D]. 刘飞.中央美术学院 2012
[6]试析“随类赋彩”色彩观在中国当代重彩画中的传承与表现[D]. 张惠.西安美术学院 2012
[7]重彩画语言构成中的色彩与材料流变[D]. 杜莹.山东理工大学 2012
[8]当代中国重彩画的语言表现与材料研究[D]. 朱礼欣.湖北美术学院 2011
[9]论材料[D]. 张一舟.湖北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63602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雾中苗女》局部2012年?图3.2《盛妆苗女》67X67cm?1995年??蒋采苹的花卉作品也有独特的美感,这种特色的形成同样与当代重彩语言的??建构密不可分
?碩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MW??图3.?3《筛月》80X80cm?1991年?图3.?4《金色蕉》84X84cm?1998年??Pilfc??图3.?5《老芭蕉与小芭蕉》156X?156cm?2002年??在芭蕉系列创作中《老芭蕉与小芭蕉》(图3.5),画家对芭蕉不是一味的??对固有色进行描绘,而是主观的处理色彩关系,根据画面需要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设色,增强纯度与明度对比。画面有意的放大了绿色的嫩芽,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与背景深色的老芭蕉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从颜色上有区分在明度上也体??现十分明显,不但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使画面具有装饰性意味。蒋采??苹把所要传递的情感通过色彩展现出来,是画家与材料对话的体现。在蒋采苹运??用矿物质颜料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矿物材料的独特性,也打破了传??统重彩画的表现形式。??在她的作品中天然矿物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结合很好的发挥了材质的特??性并且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审美价值,并且把西方现代艺术融入在??当代重彩画中,打破了传统的画面构成、色彩体系,为当代重彩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当代重彩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可能性。??18??
?碩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MW??图3.?3《筛月》80X80cm?1991年?图3.?4《金色蕉》84X84cm?1998年??Pilfc??图3.?5《老芭蕉与小芭蕉》156X?156cm?2002年??在芭蕉系列创作中《老芭蕉与小芭蕉》(图3.5),画家对芭蕉不是一味的??对固有色进行描绘,而是主观的处理色彩关系,根据画面需要以及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设色,增强纯度与明度对比。画面有意的放大了绿色的嫩芽,象征着生机??和活力与背景深色的老芭蕉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从颜色上有区分在明度上也体??现十分明显,不但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使画面具有装饰性意味。蒋采??苹把所要传递的情感通过色彩展现出来,是画家与材料对话的体现。在蒋采苹运??用矿物质颜料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不仅展现了矿物材料的独特性,也打破了传??统重彩画的表现形式。??在她的作品中天然矿物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结合很好的发挥了材质的特??性并且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审美价值,并且把西方现代艺术融入在??当代重彩画中,打破了传统的画面构成、色彩体系,为当代重彩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当代重彩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可能性。??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蒋采苹绘画语言研究[J]. 刘继斌. 青年文学家. 2015(02)
[2]浅谈当代岩彩画的传承与拓展[J]. 宋丽荣. 艺术教育. 2011(10)
[3]岩彩:文化属性与当代意识——在中国岩彩画20年与当代中国绘画研讨会上的演讲[J]. 张晓凌. 中国艺术. 2010(04)
[4]澄怀观道——反思中国岩彩绘画之历程[J]. 胡明哲. 中国艺术. 2010(04)
[5]岩彩与微尘——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胡明哲访谈[J]. 纳禾雅. 中国艺术. 2009(01)
[6]开放中的审美突破与文化穿越——中国美术改革发展30年[J]. 尚辉. 艺术百家. 2009(01)
[7]中国重彩画的失落与重现[J]. 蒋采萍. 艺术研究. 2007(03)
[8]谈现代重彩画创作的色彩表现[J]. 余颖. 国画家. 2005(01)
[9]关于岩彩的对话[J]. 宫建华. 艺术研究. 2004(02)
[10]走进重彩[J]. 唐秀玲. 美术. 2003(03)
博士论文
[1]中国工笔画评价标准体系的探究与建构—重绘画性视角[D]. 王希.天津大学 2015
[2]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 尚莹辉.天津大学 2010
[3]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D]. 叶健.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关于重彩画铜箔材料的应用性研究[D]. 潘亚琼.山东大学 2019
[2]岩彩材料的质感与艺术审美表达[D]. 胡秀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现代重彩画材料的拓展与艺术表现[D]. 王建欣.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新时期中国工笔画色彩观的转变研究[D]. 李珊.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
[5]“色彩重现”—蒋采苹的矿物颜料研究与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画[D]. 刘飞.中央美术学院 2012
[6]试析“随类赋彩”色彩观在中国当代重彩画中的传承与表现[D]. 张惠.西安美术学院 2012
[7]重彩画语言构成中的色彩与材料流变[D]. 杜莹.山东理工大学 2012
[8]当代中国重彩画的语言表现与材料研究[D]. 朱礼欣.湖北美术学院 2011
[9]论材料[D]. 张一舟.湖北美术学院 2007
本文编号:3263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6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