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改琦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发布时间:2021-07-10 09:34
  自古以来,艺术家们的主要关注的对象都是女性,所以女性题材一直都在中国绘画中占据一席之地。仕女画作为表现女性美的一种绘画,在宋代独立成科,经过元明的发展,到了清代的仕女画也有了新的面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与各个时期的社会因素和审美需求有关,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与艺术特点。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并且表达出了他个人的思想感悟和艺术审美。仕女画发展到清代以娇柔羸弱而又具有病态美的女性形象为主,而清代著名的仕女画家改琦,在清代原有的仕女画审美之上又加入忧郁的情感元素,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女性作为被欣赏者,女性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的状况,对于女性审美偏向于病态美也反映着男性审美的病态心理。改琦是清代仕女画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仕女画不但有对前人仕女画的借鉴,更有着自己对仕女画的革新。改琦在仕女画中加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使得仕女画有了新的面貌。本文第一部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世俗审美,结合他的人生成长经历产生的人生感悟作为基础来分析改琦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忧郁风格的形成原因。从社会方面反...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改琦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忧郁美


《美人惜花图》清改琦纸本设色无锡市博物馆

黛玉,改琦,南京博物院,红楼梦


《红楼梦图咏黛玉》清改琦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院

绢本,红豆,改琦,故宫博物院


《双红豆图》清改琦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传统到近代:民间年画与中国女性生活——以杨柳青年画为中心的考察[J]. 侯杰,王凤.  妇女研究论丛. 2016(05)
[2]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J]. 张静淼.  美与时代(中). 2016(06)
[3]“眉、眼(目)”族词语的民俗文化阐释[J]. 王晓珺.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4]论明代仕女画文化内涵[J]. 韩绍云.  河南农业. 2015(18)
[5]古代仕女画概论[J]. 单国强.  中华书画家. 2015(03)
[6]从改费仕女画谈清代仕女画艺术的文化内涵[J]. 孙超.  齐鲁艺苑. 2013(05)
[7]明清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及其成因[J]. 李超,赵阳.  美与时代(中). 2010(08)
[8]清代世风影响下的仕女画与女性审美[J]. 高婧.  电影评介. 2008(18)
[9]改琦仕女画艺术赏析[J]. 杨菱菱.  美与时代. 2008(01)
[10]改琦仕女画论[J]. 戴华刚.  艺术探索. 2006(01)

硕士论文
[1]论道具在唐代人物画中的作用[D]. 谢宜.河南大学 2016
[2]重读清代仕女画[D]. 戴未央.中国美术学院 2015
[3]中国明清时期与日本江户时代女训比较研究[D]. 查集振.吉林大学 2015
[4]明清仕女画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研究[D]. 梁婷.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浅谈中国人物画背景与人物的关系[D]. 苑振威.河北师范大学 2014
[6]明清仕女画之柔弱风研究[D]. 刘赞.湖南师范大学 2013
[7]唐代五言绝句研究[D]. 李启坤.复旦大学 2012
[8]明清社会生活与仕女画审美风尚的嬗变[D]. 闫真.华中师范大学 2012
[9]论清代仕女画中的审美文化蕴涵[D]. 薛涛.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明代仕女画与其生态文化环境研究[D]. 祝洪珍.浙江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75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3275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